正因为宋清斋和许寄不畏脏不怕累,百姓们从一开始对他们的畏惧慢慢变得愿意亲近了。
当知道许寄对庄稼的种植如数家珍,就更愿意和她一起讨论种田的事情。
许寄话不多,更多的时候都在倾听,偶尔说几句,都能切中肯綮。
尤其她带来的新式农具,看着跟从前的差别不大,使用起来却更加顺手省力,百姓们就更喜欢这位年轻的县主了。
尤其是大家发现今年种植的作物,不管是豆子还是高粱,都生长得格外肥壮,结出来的豆荚和高粱穗也比他们从前种的要大不少。
那些什么玉米和红薯长得也非常好。
许寄还请宋清斋找人给每个村子都打了两口井,使得村民们用水更加方便。
然后趁着农忙未至,组织村民修缮或者翻盖房屋。
自然还是泥墙草顶的,但结实程度却是不可同日而语。
而且许寄根据当地的情况,结合原本土炕的原理稍稍给烟道做了改良,这样一来,不光冬天烧炕的时候更省柴而且取暖性能也更好。
房子的高度增加了三寸,宽度和入深也各有增加,使得村民们的居住环境好了不少。
有些有心眼儿的村民看许寄那边还专门拨了人养家禽,便商量着能不能讨些鸡苗来养。
养殖局的人上报给许寄,许寄摇头,“可以让他们来上工,可以按时间计算工钱。”
她这是科学养鸡好不好?定期都要给鸡舍消毒,给鸡群吃防瘟病的药。
百姓人家谁能做到?
宋清斋知道了,便和她说:“不许百姓养鸡,我还从未听说过。我知道你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很多时候都是可以变通的。”
许寄仔细想想,也有道理,若是当真不给他们养,现在是没什么,时日久了,必定生事。
所以她改口道:“那也成,让他们每隔半个月就来领一次药,鸡舍和鸡群都要定时撒药、吃药。”
宋清斋也知道,一旦发生鸡瘟,有可能殃及村民性命,便颇为赞许。
闲下来,许寄和宋清斋说:“我记了一本账。”
“账目的事不必和我说,”宋清斋摆摆手,“若是银子不够了,你只管告诉我,缺多少,我和皇帝去要。”
许寄撇撇嘴,“怕是不好再要出来了。我这账本也不是给你看的,是防备将来皇帝要查账。”
宋清斋不由赞她心细。
许寄付之一笑,对付这样的人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