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女子所著的刊物,历次刊物中登载的各种各样理科知识、理论探讨等,都引起了外界一定范围内的热烈反应。
甚至有很多书院、学堂,包括国子学,都模仿着女校,成立了自己的学生会,也试着办了自己的刊物,得益于油墨印刷术的普及,这样的刊物办起来成本并不高,倒是使得这市面上多出了种类繁多的刊物,呈现出一种文化繁荣的景象。
借着刊物,傅雪辰等一大批女孩子甚至在外界也拥有了不小的声名,只不过一开始傅雪辰便要求女生只能用笔名投稿,因而即便刊物上某些文字的作者声名大盛,也并没有几个人知道那些笔名的背后,都对应着哪几位贵女。
但傅雪辰知道,笔名都是一时的,未来若干年后,等科学奠基完成,并被社会所承认,后来者一定可以追溯到最初几位杰出女科学奠基者的真实身份,将她们应得的荣耀还给她们,让她们的真姓大名永远的留在科学史上。
虽然女孩子们年纪都不大,最大的也不过跟后世高中女生差不多大,但用来学习些粗浅的科学基础知识已经够用了!
傅雪辰领头的科学会里,已经有好几个天性聪颖又对科学知识感兴趣的会员,在傅雪辰的帮助下,陆续搞出了风车或水车磨坊、水力纺纱机、织布机等简单的机器设计图,并通过司业玧祚售卖出去,获得了相应的制造厂股份,每月或每年分红。
而傅雪辰也在这两年中贡献了水泥配方、柏油马路的建造方法,还造出了初级的储电池、发电机,尽管功率不高,但结合玻璃和金属丝,电灯出现在了实验室,可惜成本高昂,还并不能普及,只能当个稀罕物,让见到的人啧啧一番称奇。
傅雪辰还在古法炒钢和灌钢的基础上,改良出来小高炉炼钢法,被玧祚当宝般献给元安帝,成了帝国打造精钢武器的重点工业,只许朝廷掌握,不许流入民间。
但傅雪辰没有多在意,比如钢珠轴承、辐条之类的非武器民用品,通过玧祚的关系去向工部下辖的匠作工坊求购求定制,并不难拿到,于是马车的减震系统改良了,某些便于行走山地的交通工具如独轮板车、自行车等也跟着造了出来。
及至近期,使用东川天然沥青矿的柏油道路也在傅雪辰有意的指点下出现了,城墙的修缮补强用上了水泥,连修堤、修水利也用上了新配制出来的特制水泥,许多水泥砖瓦的廉价建筑也陆续出现,悄然改变了民间环境。
许多老学究对这些改变充满了忌惮,如果这些被他们目为奇技淫巧的东西出自传统的儒家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