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就是能够投奔目前很可能会接纳他们这伙人的边军袍泽。
赵升的心里没底,但为了给乡民活下去的希望,他才不得不南下带着族人一起去投奔过去在军中,只见过数面的军中同僚。
这些年,天下大旱,粮食欠收,恒山郡又遭遇了疫病。
就在这个时候,黄巾众来了。
他们传道治病,在百姓中宣扬着跟随张天师就可以活下去的教义,短短数月间就聚拢了大批的流民。
当时已是满目疮痍的恒山郡,本就,每天都有人为了活下去而背井离乡。
可当地的父母官却依就没有降低他们的赋税,甚至当起了地方乡绅豪族的走狗,联手侵占了不少百姓们,赖以生存的田地。
乡里人活不下去了,便大多跟着黄巾众人一起造反了。
而那些运气稍好一些的农户,也只是成了当地那些豪门大族附庸的佃户。
东汉末期,地方豪门大族侵占了大多百姓的田地,致使许多百姓流离失所。
一些善于经营的大族,则通过雇佣和收纳这些流民,快速的壮大了自己的势力。
这些种种的因果,最终导致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不再像过去那般紧密。
地方郡县的发展与安定,也往往只取决于当地地方官员的贤能与否。
只可惜的是,东汉末年,大部分地方官都是豪门大族自己花钱买的,得到了地方权柄后,也只是为了更好的掌控这个地盘,继续剥削百姓。
所以即便是赵升这样曾经与国有功的老兵,在这样的世道下,也过得十分的艰难。
他曾是雁门老郡守皇莆节帐下的百夫伯长,但却因为出身贫寒而无法得到晋升。
与关外匈奴和羗人战斗了多年的他,早已一身伤病,最后不得已被新来的军中后辈顶了他的位置,回了赵家村。
他们这些老老实实的农民,原本也只是受了朝廷的征召,从军入了边军,守关数年,同乡上百人,最后归乡的也只有他们十几个百战老兵。
赵升多年从军打仗,再加上他是皇莆节带出来的兵士,对于朝廷的忠诚,可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
他能够学得一身武艺,一半靠的是自己,另一半则是因为在战场上机缘巧合得到了某个隐士高人的指点。
只不过他返乡的好日子没过多久,就接连遭遇了旱灾与瘟疫。
当时,他们赵家村一户普通的乡民,定期要缴纳的是三份钱粮,没钱可以交粮,一份官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