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扬清搓了搓受冻的双臂,在暖和的帐篷里面待久了,贸然来到寒冷的外面,还有些不适应,低着头脚步匆匆的出了军营。
出了军营大门后,外面仿造军营的样式搭建了围墙,远远的能看到冒出头的几个棚子的顶,片刻后两人走到了目的地。
同样的经过门前哨兵的盘问,两人便被放行进去,果然里面比较简陋,没有帐篷只有用木头搭建的棚子,不过这条件也比山上好太多了,没怎么看到成年人,应该是去挖地道了,倒是看到了些老人和小孩在里面。
“小姑、小姑,你来了,我好想你啊!”李成刚带着一群小孩在营地里玩,一看到进来的李扬清和冯岩武二人,像是放出笼子的鸟儿般飞到了二人身边。
李成刚、李成强、孙吉等几人抓手抱腿的围着李扬清,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李扬清被这群小孩子簇拥着往棚子里面走去,李扬清只能回头朝冯岩武歉意道:“抱歉没法招待冯护卫,多谢冯护卫相送。”
“扬清姑娘客气了,我先回去了,告辞。”冯岩武拱手告辞后,转身便走了出去,李扬清也被一群热情的小孩围着带到了棚子下面。
“小妹,你回来了。”坐着的李扬明急忙起身迎接。
“三哥,其他人都去干活了吗?”
“年长的一大早吃完饭便出去做事了,我听说是你跟王提议咱们帮忙做事,用劳动换取粮食和安全,虽然王当初也派了些士兵在山上保护大家,终归是离军营远,现在能有这么个安全的地方呆着,大家可感激你了。”
“三哥,我告诉你个好消息,王赏赐我十亩永久不需要缴纳赋税的田地,听说王早已安排了大夫们研究治疗瘟疫的药物,相信不久就能结束这场灾难,等王打了胜仗,咱们也能早早的归家了。”
李扬明听了李扬清的话,先是有些激动后又有些担忧的望着李扬清,“为何王会赏赐你田地?你受了这赏赐会不会对你有碍啊?”
“三哥,你放心吧!王是诚心诚意赏我的,这要从……。”
李扬清便将这段与李家人分开的时间发生的事情,详细的给李扬明说了说。
一听到李扬清说了冒犯王的话,王生气的拍了桌面,围着的小孩们都惊讶的长大了嘴。
“好害怕哦!”
“小姑,小姑你好厉害啊!”
“小姑,后面呢?”一直围在李扬清身边安静听话的文水,忍不住张大嘴伸出手抓住李扬清问下文。
李扬清扫视一圈身边的小孩们,看着大家惊讶又好气的眼睛,忍不住笑道:“这后来嘛,王当然是原谅了我,王说……。”
花了一点点时间,跟周围的小听众们说了昨晚面见南王的经过,满足了大家的好奇心。
李扬明听完李扬清昨晚的事情,如此胆大包天、直言不讳对南王的政事做出评价,有些胆战心惊。
“小妹,哥哥知道你从小就聪明得了些老天爷给的机缘,以后还是离这些贵人远些,就怕说错话遭来灾祸,有时候还是藏拙些的好,我相信你是个有分寸的人。”
“三哥,谢谢你的关心,我也嫌弃这见人就跪的规矩,我早就想回到家乡了,有了这不要赋税的田地,以后咱们一家人就再也不用饿肚子了,咱们就当个地主如何?呵呵呵!”
“三哥,对不起,我现在办不到了,我这当地主的理想只能暂时搁置了,现在我只想亲手为父亲们报仇,奋力向上爬。”李扬清在心里默默的给李扬明道了歉。
李扬清面上笑着说着关于未来美好生活的话,实际内心深处有更大胆的想法,现在根本就不敢也不知道如何说出来,经过了这么多事,明白想要安稳的活在这个世上,只有奋力往上爬,成为人上人,改换门庭才行。
“当地主,这点田地还是不够的,跟王地主还差得远呢!还要多努力攒钱买地。”两兄妹笑嘻嘻的结束了这场关于“地主梦”的讨论。
一直到了天黑,留在营地的老人们开始做饭了,就等着出去做事的人回来了,这些挖地道的人被分成了两批,轮班去做事,等会儿会先回来一批,在营地休息至上半夜完,下半夜继续换班去做事。
南王安排人找了个距离威县城池不远又有些隐蔽的地方挖地道,日以继夜的忙活,秘密传递了消息进城,威县的人和外面的人里应外合配合挖地道,要不了几天就能挖出一条逃生通道。
就这样过了四天,地道已经完工了,趁着夜色开始偷偷转移城内的百姓,李扬清从管彤处了解到,东王的军队也已经在路上了,就等两军合流,赶走野心勃勃的戎国人。
……
据锦国史书记载:“锦国康宁三年,戎假道江入锦国攻威县,围威县半月之久,南王亲率兵攻戎兵,两军于威县外缠斗持数日,南王且秘联东王合兵拒戎,且秘穴转威县城民,后威县佯不胜,为戎兵破门,见城内无一人民,已人去城空,戎师知其速去,然则既晚,为合之东南军困于威县内,尽歼之戎降,其暂止戎窥窃锦地之心,与之南福郡及东临郡民也,四国威也,其史称“东南合救威之战”。”
后有野史称间隙已久的东南两王肯合作抗击戎国,概因南王之女与民间一小女抱着爱护锦国之心,以威县亡而东南危乃至祸及锦国的角度,表达东南合作抗戎是损失最小的方法,讨论书写了一封“东南合计论”的信交予东南两王,表明普通百姓对于战争的心声,后南王阅完此信后深受触动,感受到了底层百姓之声,此前南王部属也有人进献此策,南王一直犹豫未定,加上此时威县战况危急,遂下定决心联系东王合作抗戎,才有了后来的“东南合救威之战”。
……
三个月后,冬去春来,战事早已结束,那一场雪上加霜的瘟疫,也在南王的调度和安排下,派专人到县、镇、村建立了专门管理安置病人的“疠迁所”,研制了对症的药物,未被感染的人均被发放了预防药物,虽然一部分还是去世了,瘟疫算是彻底控制住了。
李扬清一家带着领到的救济粮,顺利的回到了李家村,郑大夫回了红霞镇重振旧业,孙力丫等人回到了孙家村。
刚回李家村的时候,所有人看着破败不堪的村子,忍不住跪在了村路上流下了眼泪。
一开始大家只能住在村里的祠堂,大家一起干活修整村里的路,互相帮忙建了简单的屋舍,虽然恢复不了原样的李家村,倒也慢慢整理出了一个村子该有的样子。
物是人非,李家村还是那个村,只是李家村的人早已大变模样,幸运的活着回到李家村的人十中有三,有从其他逃难过来的人陆续迁入了李家村,有了人气后村子的活力开始慢慢恢复。
“走,时辰到了,该是咱们去后山上给爹娘、文秋立衣冠冢的时候了。”李庭远、李邱氏去世后,身为家里长子的李扬德,接下了大家长的位置,安排着家里的一切大事。
不幸去世的三人,活着的李家人回到李家村安置好后,便一心惦记着给他们立衣冠冢的事,没办法带回他们的尸骨,只能以此来纪念他们。
李老爷子活着的时候有多惦念李家村,跟着他一路的家里人都知道,这一踏上离开故土的路上,不说话的时候,李老爷子时常会望着南方出神,大家就知道老爷子是思念家乡了。
要不是灾难来了,李老爷子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离乡背井,安土重迁是李老爷子的心愿,老人家讲究落叶归根、魂归故里,这愿望是一定要满足老人家的,现在有时间了,这事就提上了日程,
“来了。”从厨房当先出来的李文氏端着一盘祭品回话道。
后面跟着的李孙氏、李扬清各自端着一盘的祭品,最后面的文水手上拿着三束野花,现在条件简陋,只能放上几个用杂粮做的馒头、加上几个山里找的野果子。
“大哥,准备好了,走吧!”李扬清和文水特意早起到村里采摘了些野花,两人一起准备了点花束,让祭拜的东西看起来好看些。
按理说置办衣冠冢该有点死者的衣冠等物品代替遗体下葬,可惜这次水患,什么都没给李家人留下。
当大家灾后第一次回到家里,险些都认不出这就是李家人的房子,院子早已被杂物堆满,几堵摇摇欲坠的土墙还顽强的矗立着。
大家花了很长时间才将院子整理好,收拾干净家里的宅基地,现在家里的屋子就是在原来土墙的基础上,往上敷上了厚厚一层混合了水的泥,用力压实了而已。
用树杆、树枝和草搭在搭建了屋顶,侃侃四间屋,就这还花费了大家很多时间去找材料,家里也没什么大的家具,就李扬德有空的时候自己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