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已经转了一千……两千多年了吧?这两千多年,听上去,倒是没出什么事,应是个善良的星星……”
郭英也是疯狂冒汗:“不能将希望寄托在这是个善良的星星上边啊!所谓非我星类,其心必异!”
朱棣也狠狠说:“不错!造导弹,先把这颗星星轰下来再说啊!我们一定要战略防御,主动出击!”
朱元璋镇定下来,缓缓点头:“不错,看来以后,还是得把这些星星出现的时机,都逐一准确的记下来,给后世,留些宝贵的资料,便如我们的行军路线,也得把这些星星的行星路线给记录下来。等我们造出了导弹,就可以埋伏在它们前行的道路上,把它们轰下来!”
父子两对视—眼,心中,再度狠狠闪出两个词。
唯物!
进步!
【该战役是一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斗,当然双方对战人数也不是什么3000打42万这种夸张说法。
42万是王莽召集的全国兵力,实际投入昆阳城兵力应参照《东观汉记》:时汉兵八、九千人,留王凤令守城,夜出城南门。二公兵已五六万到。
新莽军是五六万。
按照《后汉书》那也是10万人,“时莽军到城下者且十万,光武几不得出”。
这种兵力比,刘秀仍然是很厉害的,他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彼时他没啥话语权,耐心分析战略态势,大家只想着跑路。于是他自己带着13人冲出去,拉了一只1w人左右的兵马回援昆阳。(他哥名号牛掰)】
对昆阳之战,在场的将军们都研究过,就连蹇义也如数家珍。
蹇义:“《论衡·恢国篇》言,光武将五千人,王莽遣二公将万人。故,还有第种说法,认为攻打昆阳的只有3万人。”
傅友德摸着胡须道:“昆阳虽小,地理位置很重要,新莽军队想要拿下它无可厚非。但那王邑、王寻却只懂得挨个拔城的单调死板战术,若是当时依纳言将军严尤的话直接去打宛城的更使军主力,才是正确选择,宛城破,则昆阳自解。”
耿炳文也点头:“昔日汉高祖刘邦便是依照张良之计,先取宛城,后扑咸阳。刘秀死守昆阳,也不过是为了保宛城。王邑等人完全是舍本逐末,因小失大。”
朱棣深深叹道:“唯光武是个清醒之辈啊,知道守昆阳的真实战略意图,是为了牵制新莽军。王邑认为攻不下城很丢脸,昆阳城那群人也只想着逃命,若不是王邑等人逼得紧想屠城,不等光武突围搬来救兵,他们已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