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卧什么?”一直谨慎不说话的蹇义,也忍不住了。
李景隆微微一笑,心如止水。
你们已经错过了我的坚强和我的愚蠢。
没有关系,你们最终还会看到,我的卧底。
【朱棣这种忧虑最终应验了,他们还是踏出了战略退却这一步。有意思的是,历史虽不会重演,却会惊人的相似。
几乎相同的心态也发生在徐州大撤退前。
当时,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大捷的胜利,同样冲昏了很多人的头脑。很多人因此认为徐州会战就是准决战,就是敌人最后的挣扎。
这些被总结为“政治上、军事上的近视眼”的空谈,都是后来徐州大撤退的部分诱因。】
大家虽然之前没有听过“近视眼”这个说法,但一下子,便明白了它说的是什么。
“近视眼,”老朱一拍大腿,“不就是读书读坏了眼睛,看不清远处的东西吗?”
“这‘人无远见’的说法,如此一形容,倒是生动有趣了起来。”朱棣也笑道。
“不仅有趣,而且有真知。”朱元璋点评道,“以你为例子,你燕军和朝廷军,其实还是处于战略相持的阶段,是做不到毕其功于一役的,此时,不应胜利冲昏头脑,而应当老老实实的继续打各种消耗战,进一步削弱朝廷的有生力量,直至进入战略反击阶段,才可以打真正意义上的决战。”
傅友德感慨一声:“可又有多少人,能准确地判断战略的拐点呢?能准确判断这些的人,便是当之无愧的战略家吧。”
【说完朱棣,我们再来谈谈德州一方的应对。
首先,他们去信位于定州的平安、吴杰等人,让他们率兵前来围堵,务必要把孤军深入的燕王等人,留在朝廷方的“内线”,切断对方逃跑之路。
这是做得到的,朱棣这批人马,不仅仅是机动性极强的骑兵,还有部分步兵和辎重。
这些估计都是因停留时间较长,和骑兵合兵的后续部队。
他们想要完整撤离,选择的路线就不会如骑兵那般随意,是可以靠着水路来判断的。
为了给平安等人争取时间,德州兵马的东昌之战,实际上是有点当脸t嘲讽,吸一波仇恨,然后拉住怪。
等平安的捕燕网收住口子,就是合势捕燕之时,在那之前,休想逃出去!】
大家听到这里,不由对何福刮目相看。
“思路确实不错。”
“只是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