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带领几个下人,一路朝芳华家赶去。
在路上,华商的脑海里就已经浮现出了很多中可能,这要是真的找到芳华,应该怎么办。
“老爷,这就是了。”在前面领路的下人指指前面的宅子。
门本来就是开的,一行人进去之后,华商直接下令。
“给我仔细的搜,看到人马上带到我面前。”
一声令下,下人们四散而去,留下华商等在原地。
此时的芳华正在后院收拾被褥,一转头看见身着华府下人服装的人冲自己来了,她马上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果然,逃得了一时,逃不了一世。
还没有过去多久,几个下人就把芳华押到了华商面前,一起前来的,还有她的母亲——宁玉,也就是宁静的妹妹。
华商气得脸色发紫,强压着怒火质问,“芳华,你为何要在成亲之夜逃跑?”
宁玉心里再明白不过是怎么回事,赶紧让华商坐下,“来,我们有什么事情好好说。”
伺候丫头端上来几杯好茶。
但是华商并不领情,“我们没有什么好说的,事情就摆在这里,今天芳华就得跟我走。”
一直低着头的芳华有些忍不住的开口,“你问我为什么要逃跑?那我就明确的告诉你,我根本不想和你那一事无成的儿子成婚。”
这句话一出口,气氛直接冰到了极点。
华商狠狠皱着眉头,盯着前面的人,连呼吸都变得粗重了许多。
芳华原本想着自己逃回家里,这件事情就算是翻篇,既然华商亲自带人找到了自己,那她也不妨把心里话说出来。
“是华冲故意玷污了我,我没去官府告他已经是给你留面子了。”
华商转过身,挥挥手,让下人们控制住了芳华,想强行把人带走。
情急之下。芳华咬住那人的胳膊,下人吃痛,只能先放开。
“我跟你说,当初没有订婚的时候征求你的意见,是你口口声声答应,现在你和华冲已经拜过高堂天地了,不管从哪方面讲,你就是我华家的人。”
芳华直接躲到了宁玉的身后,“除非我今天死在这里,否则我无论如何也不会回去的。”
“你们还愣着干什么,赶紧把她给我抓起来。”
芳华和华商一直僵持不下,强劲的氛围之下,宁玉扑通一声跪下了。
“按辈分来说,我还该叫您一声姐夫,今天我跪下来求你,既然我女儿不愿意嫁过去,那我们就把婚约解除了吧。”
“就当时她一个女娃娃的口误,不作数的。”
好歹是自己二姨太的妹妹,毕竟也是大户人家,看着宁玉这副卑微屈恭的样子,华商黑着脸把她扶起来了。
“你给我跪什么啊,快,赶紧起来说话。”
“算我求你了。”
“根本不可能解除婚约,芳华是我华家八抬大轿,明媒正娶的二少爷夫人,这个你别想了。”
宁玉身后的芳华正拼命琢磨,想赶紧为自己找个不用回去的借口。
“当初宁静也在场,县城里的所以亲朋好友全都来参加了酒席,现在你们想不作数就不作数了?你们不在乎,我们华家可丢不起这样的人。”
“我辛辛苦苦多少年积累的名声不能就这样毁于一旦。”
随后,芳华就被几人禁锢住。
“不要啊不要啊。”宁玉想要和下人们撕扯,企图解救出自己的女儿。
但是和人高马大,看家护院的下人们相比,宁玉的力气就像是在和他们闹着玩。
其中一个人一挥胳膊,就把宁玉狠狠的推到了地上。
“娘,想办法救我啊,我不要和华冲生活在一起,救我。”
芳华大哭大闹,依旧没有拜托被强制带走的命运。
坐上了回县城的车,华商特意把芳华安排在几人中间,让她没有搞小动作的余地。
“芳华,我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人,我也是最后奉劝你不要有什么逃跑的想法,这一次我可以在家里找到你,下一次,天涯海角,你依旧跑不出去。”
华商的这番话,显然把芳华吓到了,让她这一路都很安生,没有再故意找事儿。
回到华家之后,她就被关起来了,准时送吃送喝,想要什么东西也都满足,唯一一点,就是不准出去半步。
而这一边,白榆和杨宴西还在新药膳馆里忙碌。
除去刚开业那天的疯狂购买,随后的日子里生意也一直不错。
“娘子,你过来看一下,药材晒到这种状态是不是就可以先装起来了。”杨宴西蹲下,抓起来一把药材,先是用手摩挲感受一下,再用鼻子闻闻。
白榆闻声过来,看了一眼,“对,那你先把它们装起来吧。”
随后转身去药材包里拿出来一小袋绿色的叶子,“现在天越来越热了,可能会有人来买这个回去煮汤喝,消暑,待会儿你再把这个晒上啊。”
“好。”杨宴西满口答应,脸上带着憨笑。
他享受这种被娘子支配的感觉。
毕竟活计都摆在这里了,他不干,受累的就是白榆。
短暂的午休时间很快过去,现在白榆已经有了新的销售方法。
他们选择在县城开分店是正确的,他们的购买力果然比村子里的人强,为了分流,新药膳馆早上卖药,药膳只有在午后才会开始售卖。
这白榆刚把分装好的药膳拿了出来,店里马上就进来了几个人。
一个看起来七十岁的老者被一家子搀扶进来,“小白姑娘,你快来为我爹诊诊脉。”
“好。”
虽然老爷子已经年岁已高,但身体没有什么大毛病,器官退化都在合理范围之内。
“老爷子没有什么大问题,只是血压有点儿低,别让他去什么人群比较多的地方,再注意喝点儿糖水就行了。”
白榆说出这个结果,一家子人也喜笑颜开。
也许,这就是白榆开药膳馆嘴愿意看到的场景了。
“那我们还得买点儿药,你看我经常头疼是怎么回事啊?”一个男人开口,看样子是老爷子的儿子。
只见一家人零零碎碎的拿了不少,询问了一下药膳的作用之后,也买去了一半多。
他们付了钱,又一起离去。
这种大量购买的事迹在白榆的眼里已经是见怪不怪。
只是两人每天的准备工作更加繁重了,以前在村里的工作量和现在完全比不了,他们的日子就这样慢慢好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