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赵充国,表示愿意返回故地。赵充国这次没有擅自做主,而是写成奏章,发往长安,等待刘询的批复。
奏章来回需要些时日,靡忘急得跳了脚,担忧汉廷不肯宽恕他,于是亲自前往赵充国的营帐拜访。
汉军所有将士听说反贼的首领来到帐中,纷纷表示要杀了他,建议后将军千万不要手软。
赵充国皱着眉,语重心长地说道,“你们哪,只考虑一己私利,却没有考虑国家”。
他热情地款待了靡忘,并得到了靡忘永不再叛的承诺。恰在此时,朝廷批复的玺书也已经送到,玺书中没有赦免靡忘的罪,但也没有惩处他,只要求他将功赎罪,保一方平安,报效汉廷。
靡忘自然感激涕零。
神爵二年(前60年)五月,羌族地面除了少数顽固分子,叛乱基本被扑灭,赵充国打了报告回长安。
刘询下诏应允,赵充国回到长安,他的友人浩星赐迎接赵充国,提醒他尽量要归功于许延寿和辛武贤。浩星赐的提醒是好意,是为了避免赵充国受人嫉妒,功高震主。但赵充国拒绝了,他认为自己已到了人臣极点,除了忠君为国,没有什么需要顾忌的。
他的据实报告得到了刘询的嘉奖,赵充国官复卫尉,辛武贤还是做他的酒泉太守。
辛武贤折腾了一番,没有升官,他把这笔帐都记在了赵充国头上。
在回酒泉前,他举报赵充国之子赵卬泄露了刘询的机密,之前赵卬说皇上顾忌张安世,要杀了他,是赵充国为张安世求情才得免。
刘询接到这样的举报顿时雷霆大怒,而且极为尴尬,他顾不得功臣赵充国的脸面,马上示意廷尉府严加讯问赵卬,最终确定辛武贤并未诬告。
可想而知,赵卬的结局就只能是死,哪怕他老子是当时第一名将,也救不了他,谁让他犯此大不敬之罪?
赵充国此时才想起友人浩星赐的告诫,但是若问他后不后悔没听友人的建议,他还是无二话。赵充国经历丧子之痛,心力憔悴,只能祈老归田,刘询考虑到他的年纪,同意了。
赵充国没了职位,却仍然不得清闲,因为一旦有兵事,刘询都会派人征询他的意见。
这样的局面持续到甘露二年(前52年),赵充国薨,时年八十六年,宣帝给了他极高的礼遇,为其定谥壮侯,画像入麒麟阁十一功臣榜,与霍光同列。
后来,刘询的孙子汉成帝命当时的大文豪杨雄作赋称颂赵充国,曰:“在汉中兴,充国作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