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汉朝旧事 > 第161章 博望侯张骞7

第161章 博望侯张骞7(2 / 1)

[第1卷]第161节:博望侯张骞7

------------

元狩四年(前119年),张骞说服了刘彻,他的建议是联合被迫臣服匈奴的乌孙,并劝他们回归故土,断匈奴‘右臂’。

刘彻的答复很爽快,他任命张骞为中郎将,调拨随从三百人,金币布帛数以万计,令他择日再一次出使西域。

怪不得刘彻大方,他能下这么大的血本,是算过账的,前几年对匈奴的大胜虽然让匈奴大伤元气,但离彻底打垮它还相去甚远,西域诸国还臣服在它的脚下,这个庞然大物仍能源源不断地从它的藩国中获得补给。换句话说,切断匈奴的补给源才是制胜之本,打打杀杀解决得了一时,却动摇不了匈奴的国本。

所以,张骞的建议恰好与刘彻的长远战略不谋而合。

“出发吧,朕等你的好消息!”

张骞用力地点了点头,一如他年轻时候的坚定。他向刘彻三叩九拜,起来之后,长安城内便响起雄壮的送行号角。

刘彻望着张骞的背影,禁不住泪眼婆娑,前次一走,君臣一别十年之久,真不知道这一次,他是否能安然回来?或许…

刘彻不敢继续往下想,如果说卫青和霍去病是他的铁拳,那张骞便是他的眼睛,也正因如此,他给了张骞‘博望’的封号,广博瞻望既是给张骞的,也是给刘彻自己的。

他与张骞亦师亦友,也许只有远离朝廷的人,才能跟他成为朋友,如今望着友人远行,刘彻竟然有丝不舍。他登上城楼,直到他的背影消失在一抹斜阳之下。

张骞始终不敢回头一望,他知道皇上定然还站在不远处。

张骞何尝不留恋故土,何尝不留恋家园,何尝不愿意留在皇上身边,可是,再多的不舍也远不如肩上的使命。

他一旦踏上旅途,便不会停歇。

这就是张骞,华夏民族第一个走出国门的勇敢使者。

对于第二次出使,张骞的把握更大了些,毕竟前一次是在两眼一摸黑的旅程中行进的,而数十年的塞外生活,铸就了他丰富的西域知识。

他可以根据动物的粪便辨别水草的方位,他也可以看着天上的云彩得出风暴与飞沙降临的时刻。

而且对于如何避开匈奴的哨骑,他也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但是,不管怎样,恶劣的环境还是让不少人倒下了,张骞的努力和经验只是把损失降到了最低。

旅途仍然是千辛万苦,张骞对于这些早已有所准备,他不担心能否顺利到达乌孙,他所担心的是能否顺利说服乌孙君王与大汉结盟。

一路担心,乌孙国到了。

张骞顺利地见到了乌孙王昆莫,乌孙王以单于礼接待了张骞,这让张骞有些尴尬,后来他转念一想,乌孙王如此屈尊降贵,除了贪图大汉的财物,定然别有内情。

张骞顺水推舟把财物赐给了乌孙王,并表示只要乌孙王能回归故土,大汉一定会尽力照顾你们。

乌孙王面露难色,煞有介事召集大臣讨论,却东拉西扯没有一个结论。

张骞派人暗中了解,原来乌孙国正值内乱,昆莫的子孙将乌孙国一分为三,昆莫根本不敢单独作出投奔大汉的决策。

张骞决定留在乌孙静观其变,另外,再派副使出使西域诸国如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窴、扜鰛及诸旁国。

应该说,张骞的这个决定无疑是十分成功的,从此,丝绸之路上响起了博望侯的名号。

最为关键的是,副使以博望侯的名义出使,与张骞前一次出使相比,这一次带去了大量的大汉财物,让西域诸国十分震动,与大汉通使甚至通商的热情迅速被激发起来。

四年后,元鼎二年(前115年),张骞带着数十个乌孙使者回到长安。

张骞的回来再一次震动了朝野,而他带来的数十个典型的异域民族使者也造成了万人空巷的局面。

“快看,那些人长得好奇怪啊!”

“长得奇怪,穿得衣服也很奇怪!”

“我看他们怎么个个都凶神恶煞的,好吓人的。”

“咯咯咯…快来看哪”

长安的百姓第一次见到异域人种,少不了争相一睹,不过,他们不会想到,从此之后,这会成为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情。

乌孙人同样算是开了眼界,在张骞的引领下,他们领略到了东方大国的富庶和繁华。

元鼎三年(前114年),伟大的使者张骞病逝,年50岁。

张骞走了,他无疑是伟大的,所有探索未知的人都值得世人永远惦念,张骞,你也如此。

刘彻没有因为张骞的逝去终止开拓西域的策略,相比张骞,他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他要让博望侯走过的路上,更加的繁忙和热闹。

他一直都是那样做的,而且他做到了。

数年之后,那一日,万国来朝,他最想念的人是张骞。

最新小说: 大周:我家公主太可爱了 隋唐:从突厥入侵开始 红楼:重生僵尸,我参军修行 秦时影帝成长日志 皇叔 这个暴君,我养的! 持娃上岗之雌霸天下 大唐:女帝竟能偷听我心声 天空中一朵云 我在大唐是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