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屈城西,
位于黄河东岸,相当于前世壶口瀑布所在,便是屯田卫垦荒所在地。
河东因为白波军之乱,造成无数荒地,皆被周赫均分给原河东籍的无地百姓。
大将军府同时颁下垦荒令,鼓励百姓开垦可以种植红薯、土豆的山地、沙地,新垦荒的地只要登记注册,就免除前五年的一应税赋。
在世族看来,大将军府这是示好世族之举,因为世族占据的山林田地最多,族中的劳动力也最为富余,垦荒自然也最得力。
只是让世族大跌眼镜的是,那些该死的流民也敢去占地垦荒。
这几天屯田卫人心动荡,很多人都是被胁迫从贼,特别是原常山国赵云召募来子弟兵更是冤枉。
贼首是原来白波军中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名叫魏岽,原来是贼军中的百人长,位卑权轻明显够不着被扣押在泸县劳改的条件,所以叛乱前只是屯田卫里的一个小兵。
可能因为从前领过兵,所以被世族看中,世族对魏岽的支持也随之而来。
魏岽骤然发迹原本蹊跷,但是却没人在意,北屈县上下官员将士不在意,世族也不全然在意。
前者不会傻到相信一个魏岽能成事,后者反正只是道义和金钱支持,成则成,不成拉倒。
可见背后的世族丝毫不担心被人揪出蛛丝马迹,这也是周赫不深究真相的原因。
并州、河东能掀起风浪的世族所存无几,能做这事的肯定是外郡世族,周赫暂时既无一统天下的心思,就是想深究也于事无补,还不如让马家先背个锅。
至于来年攻打凉州,那是官军自己误会大将军的意思,与他周赫何干。
如果将士还是闲得慌,周赫倒也不是没办法治,功造署不是新发明出水泥了嘛,然后在周赫的指示下加入鹅软石拌匀,就成了前世万丈高楼的基石。
让周赫可惜的是钢筋产量跟不上,钢筋的研发早就被功造署弄出来了,只是要用来研制钢筋混泥土恐怕是猴年马月的事情。
钢材供给武器尚且不够,并州外销武器数以千万计,为并州带来无数创收,哪里还有多余的供应无关紧要的住房。
况且这年头什么都不多,就是地多,单说作为京都的洛阳城都远远达不到发展商业地产的条件,不到四千万人口,造出房子卖给谁?
周赫记得前世有很多网文写重生古代做地产的,就说明朝顶了天一亿人口,发展商业地产卖给谁?亏不死你。
城外,屯田卫最高长官赵云领着天神卫蠢蠢欲动。
将士们的情绪很高,听说今天打完反贼,来年还可以打凉州,仿佛看到一缕缕功勋在眼前飘荡,随手一抓都是功劳。
钢筋产量跟不上,没有坚硬如铁的钢筋混泥土,周赫只能退而求其次。
没有钢筋的混泥土用来铺路不算特别牢固,对于这个时代却也够用,只是供马车跑一跑而已。
如果明年将士还吵吵闹闹要西征马腾的话,那可以啊,先俢水利。
将黄河、渭河千里之堤全部用混泥土加固一遍,要打仗粮草先行嘛,还有运兵,没有水利怎么行。
修个三五年,马腾也该病死了吧?
周赫太佩服自己的脑袋了,有系统加持就是灵光,一个套路他可以吃千年万年了。
想北伐,可以啊,先修路。
南征?好啊没问题,先把路修到建康去,再砸出一个京杭大运河,咱们水路并进。
说回北屈叛乱,乱军裹挟屯田卫占了县城,县令县丞当即降贼,反正这事他们不是第一次做了,一回生二回熟嘛,何况还是同一批贼。
赵云心急如焚地赶到北屈,重骑的辎重还在后头,不怪他急,而是事情真的关乎他的身家性命。
一到北屈城下,赵云结果发现城门大开,丝毫不像是叛乱的样子。
赵云疑心大起,猜测莫不是《三国演义》里的空城计?
派出斥候入城哨探,结果很快回报,贼军挟持屯田卫打算渡河往左冯(ping)翊逃窜。
左冯翊此时在董卓控制下,董卓逃亡长安后,其赖以发家的旧部大致保存了下来,虽然丢掉了汉帝失了正统,却还能龟缩在长安城里苟活。
赵云眼神木然,这就是让自己这几天夜不能寐的叛乱?
'不好,屯田卫可是掌握着土豆、红薯和玉米三大作物的生产技术和种子的。'
用周赫的话来说,如果董卓掌握三大作物,有地盘,有工具,有人口,就是掌握了生产资料。
董卓也算当世人杰,有了生产资料,赵云担心假以时日说不定董卓又能重新成为并州的威胁。
明公尚仁,虽然赵云认为周赫肯定是外仁内王的性格,毕竟他和明公经历过一段时日,比一般人了解的都要多。
所以他是真心要学周赫的新作《资本论》,以往周赫创作的《国富论》也会经常被他拿出来翻翻,为的就是让自己的理论水平不要落下明公太远。
他之所以觉得明公是内王,不只因为当初经历的那些,他也看出明公一些本质,量才而用,唯才是举,破除世族壁障,这一切不都在表明明公的雄心大志。
要知道有后汉以来,世族高门根深蒂固,光武皇帝尚不敢动世族分毫,以致百六十年来世族权力蓬勃如擎天大树。
赵云所不知道的,周赫经历过另一个时空的世族,在百余年发展后更是权力滔天,以致延续数百年,直到横空出世了科举制,才稍加抑制了世族的繁荣。
意识到屯田卫可能被挟去长安,并且有可能壮大董卓的势力。
赵云当下不做他想,立刻率着天神卫南下追敌。
也怪赵云运气不济,如果他赶来北屈的路再偏西一点,也许就能当面碰上被魏岽裹挟的屯田卫。
当赵云快马加鞭赶到左冯翊河界时,魏东大部已然过了河。
看到天神卫军容整齐,魏岽吓出浑身冷汗,感激地看了眼北屈县令,以及和县令穿同一条裤子的县丞。
见赵云气势汹汹赶来,未曾渡河的屯田贼兵纷纷退回河岸,特别是那些常山国子弟兵,退得尤为坚决。
魏岽笑而不语,也不和赵云说狠话,率着余部投奔左冯翊而去。
至于走掉的那几个屯田卫他不看在眼里,首先他就是屯田好手,此时跟在身后的也有不少屯田好手,还有县令这种高知,董公应该会高看自己一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