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院线配合技术实验,能尽快进行迭代,尤其是3d有关的技术,好莱坞也没快多少。”
沈三通听取意见。
技术部门尤其想要涉足院线业务。
不掌握院线,就没有安全感。
有了自有院线,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技术实验。
数字化不只是在拍摄,在电脑后期,更多是在放映端。
不比好莱坞差不是假话。
随着沈三通持续用电影养电影数字部门,人才开始回流。
一些在好莱坞工作的国人、华人,也有学成之后的留学生,陆续回来。
只要做好项目规划,持续的给项目,把人才梯队建好,是不差的。
技术人员是很单纯的。
想着把自己的想法,在大荧幕上实现。
沈三通越深入数字技术,越发现之前小看了国内人才优势。
03年国内就有了特效公司,外国人开的。
利用国人高素质、低价格本硕博人才,进口设备。
通过好莱坞关系承包好莱坞工作室的外包单。
主要是重复玩轮子的工作,和一些工作量大而细的活。
后世,特效工作室对于员工的压榨,可能就是从这里来的。
来活就是通宵达旦,没活就是基础工资。
没有管理规划,导致工作环境很不好。
所以不怪同类型专业的,毕业一窝蜂去游戏公司,也不去特效公司。
实在是待遇、从业环境差距大。
而Cg特效05年后的新技术新专利,大部分是华人或者说国人做的。
无论是从软还是硬,说得难听点,好莱坞特效帝国的基础是建立在剥削,国内低价、高素质人才身上的。
后世全世界特效很大一部分由国内特效公司承包,只是结果,趋势现在已经有了。
技术不缺。
缺少的是整合。
为什么直到《流浪地球》的时候,国内特效才一举成名,打出了品牌效果?
《独行月球》受益于《流浪地球》,国内电影特效明显高了一个档次。
原因就在起决定作用的导演身上。
有些导演,脑子还是老一套。
国外特效就是好的。
哪怕国外工作大量外包给了国内,早已证明国内有技术。
只需要他进行整合。
只要想,有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