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
范嘉航犹豫了一下方才说道:“我倒是好奇,株江厂是用什么办法把超过1500吨重的满载船体给弄上岸的,据我所知,株江厂虽然建了船台,却没有船坞或滑道等造船专用的设施设备,所以我还挺想去看看,他们是怎么办到的。”
“你们这些搞技术的,想法太线性……”
陈处长也知道问范嘉航也没用,索性摆了摆手,范嘉航则对陈处长的评价不置可否,也没在说话,等到那位去落实的工作人员回来,陈处长便迫不及待的让车队出发。
大约走了一个上午,有两辆车的油料出现短缺,不得不在一个小县停下补充油料,而由于一路颠簸陈处长趁着难得的平静靠在车里闭着眼睛舒缓下有些发胀的脑袋。
一旁的范嘉航则是把吃剩下的馒头用纸重新包好放进公文包里,然后拧开军用水壶灌了几口刚打的山泉水便掏出几分技术资料准备研究下接下来的修理方案。
便在这时,车门忽然被敲响,一位小县的工作人员拿着封电报正焦急的看着车里闭目养神的陈处长。
陈处长睁开眼睛从车窗把电报接到手里,又是一封加急电报,展开一看,陈处长的脸色就变得十分的古怪。
正在整理资料的范嘉航见状不免有些奇怪,便开口问道:“株江厂那边又出什么问题了?”
“额……”陈处长犹豫了一下,然后把手里的电报递给范嘉航:“你还是自己看吧!”
范嘉航接到手里,展开一看,上面的内容并不多,中心思想就一句话:“株江厂已经对外籍船舶展开了维修,外方对株江厂提供的方案和修理过程十分的满意,目前修理工作正在有序的展开!”
不仅如此,落款除了株江船舶制造厂外还有株江地方。
这说明什么?
当然是株江地方在给株江厂背书,而在有可能涉及外事的情况下株江地方依旧肯给一家企业做背书,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株江厂的维修情况的确得到了外方的认可和赞同。
想到这里,范嘉航也就明白陈处长为什么接到这封电报后神色会那么古怪了。
要知道早上的电报发出去不过几个小时,对方就来了这么一封,打不打脸的到时其次,关键是早上的措辞着实严厉了些,很可能激起株江厂乃至株江地方的反感。
如果株江厂的维修方案没有得到外方的认可也就罢了,他们专家组进去指导倒也无所谓。
问题是现在人家株江厂不但搞了维修,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