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
龙椅上。
老朱睁开朦胧的眸子,散乱的目光逐渐聚焦,自马皇后和太子薨逝,奏本、邸报、文书都变得索然无味。
朱元璋走到殿外,怅然地望着紫禁城的天色。
久久入神。
老宦官走到鹤炉前,轻手轻脚点了一支熏香,“允炆殿下方才来看您了,燕王殿下抄录的一百遍皇明祖训,已送入宫,陛下可要见他?”
“知道了。”
朱元璋显得有些不耐烦。
却没给旨意,走下奉天殿外的御阶之上,站了许久,不知在想什么。
他长叹一口气。
自从知道永乐的朱瞻墉,至爱的孙子也变成了朱瞻墉,老朱现在不想见朱允炆。
站在御阶之上,思虑许久,回想朱瞻墉的劝解,幼年遭遇令他很难相信商贾,可想起朱瞻墉的话,决定信任他。
壹:“你想做便做吧,咱不管你了。”
朱瞻墉:“皇太爷爷?”
壹:“咱没置气。”
其实,就算朱瞻墉做,老朱也无法阻止,但朱瞻墉还是尊重他的意见,老朱更加疼爱这個太孙了。
壹:“你若想做,咱可以给你一千两。”
洪武的税收不高。
朱瞻墉没想到,老朱非但赞成,还愿意给他一个小意思。
壹:“但挣来的银两,灾年时,你需开仓给百姓赈粮。”
朱瞻墉:“成,多谢皇太爷爷好意,孙臣想,皇太爷爷也缺银两,这两千两嘛,就不必了。”
………
朱瞻墉收敛心神,看向祈忠。
江南盛行织布和桑蚕,郑和第一次返航后,丝绸供不应求,最缺的是生丝。
刚来京城,他不敢这么做,可现在逐渐有了些根基。
贩生丝能吃开海禁红利,站在风口起飞,若到时真被禁锢,有了银两,做什么都灵活。
祈忠不解问:“殿下想让奴婢做什么?”
“采办生丝,对了,从今往后,每逢初一十五,商号开仓赈粮。”
给太多,轻易养出懒人,可朱瞻墉还是尊重老朱的意见,选在初一十五,庙会喜庆时。
饥民不至于每天来。
祈忠张了张嘴:“施粥不妨事,只是……奴婢没做过这样的买卖,怕…怕赔了殿下的银两。”
生意一行不同一行,每行有许多弯弯绕绕。
朱瞻墉不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