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和韩世忠同一辈的将领他点出了韩世忠最大的死穴,不会大兵团作战。
在统领军队数量不多的情况下,韩世忠非常英勇,战场上的套路一套接着一套,可以称得上是名将。打西夏、征方腊以及在靖康前后抗金的时候,他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顺风顺水的。镇斩过西夏驸马,突袭过金人大军,因为这时候他带的兵不多。
等他升到了相当的高位,带的军队多的时候,他的战绩反而拉胯了,多次输在了金人手上,特别是建炎三年发生的战事更说明了这个问题。
在建炎三年,金人入侵,韩世忠力主防御临安,成为浙西制置使,节制诸军,防守镇江。他手下足有十万大军,结果被当时金人的主帅完颜宗弼打的大败,甚至连临安都丢了。结果在这之后,他率领八千残军在黄天荡和完颜宗弼大战,反而取得了一场辉煌的胜利。
张俊的意思很明白,韩世忠的带兵方法都是他自己在战场上学来的野路子,他从来都没有系统性的学过如何带兵,所以在军队数量少的时候,他的野路子往往有奇效,但是军队的数量一旦上去了,他过去的那些方法就没有办法控制住军队了。
往往他的本队还是很有战斗力的,但是指挥的其他军队有些拉胯了。
面对张俊的说法,韩世忠没有办法进行反驳:“总不能打都不打就投降吧,大不了不管他们来多少,我就带一万人去。”
“伯英,如若你领军和金人作战,可有胜算?”秦桧询问张俊道。
这个问题早就在朝争之前秦桧就已经私底下问过张俊了,此刻的张俊也想好了自己的答案。
“守成有余,进取不足。”他说道。
他的想法很简单,和金人拉开野战他是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胆量的,但是如果困守坚城等待金人撤军,他是有这个能力的。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守城是要耗费钱粮的,而守城也是很被动的,金人会掠夺百姓和乡间。
与其在这些地方浪费钱粮,不如用这些钱粮去贿赂金人。用张俊自己的话来说:“这不是一个合算的买卖。”
随后又有人提出了从四川调吴家兄弟或者从淮西重新启用刘锜,但是这样的想法也在讨论之中被一一否定了。现在殿上的众人承认了秦桧所持的观点,那就是无将可用。
最后,秦桧提出了自己最后一个观点,那就是宋金是否和睦的主动权在金人的手上,而不在宋人的手上。
他说完了自己的三个观点之后,看向了宝座上的赵构,等待着他的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