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由皇帝一手策划的闹剧来势汹汹,去势也快。不过是三月的时间,京都城里又是歌舞升平。好像之前的反叛没有发生过一般。
盛宴铃见姨母又开始收请帖去各家赴宴,便打死也不去了,道:“我伤了元气。”
栗氏至今还心疼她被晋王挟持,她不愿意去就不会逼着她去,“那你在家里好好休息。”
然后又小声骂晋王:“那么多平叛的将军,他偏偏记恨你三哥哥,好嘛,最后还把你挟持上了。”
盛宴铃就沉默着点了点头,“是。”
如今想来,三月前被挟持的那一晚还跟梦一般。
晋王在第二日就死了。他是咬舌自尽的。这四个字曾经在书里面经常出现,但真正咬舌自尽四个字却真正做起来艰难万分,晋王当时手脚都有镣铐,他应该也没有别的办法,这才咬断了舌头。
盛宴铃听闻消息的时候,浑身起了寒颤。三哥哥就抱着她安慰,“他也算是求仁得仁了。”
盛宴铃还问:“他求什么?”
宁朔小声的道:“他求陛下后悔。”
陛下肯定是后悔的。因为他最看重的面子丢了。他以为自己看重的江山也被打得这里秃一块那里秃一块,他引以为傲对朝臣们的掌控失去了信服力。
因为晋王从冀州打去江南,又从江南打回来,所以从冀州到江南这一路上的人都听到了他对皇帝的指控。
没错,每至一处,晋王都宣扬皇帝的罪行。他是个撒播谣言的好手,先说皇帝要杀尽天下的读书人,他不忍,这才伙同江南之士一块为那些死去的学生们讨要公道,二就说皇帝贪财。江南已经够苦了,他还要增加赋税。
还有一些其他的小罪行,比如说,诛杀良臣,连随伯英都带了出来,认为皇帝是嫉妒随伯英的才能所以将人杀了。
还说他杀了亲生儿子太子。还把不雨川说了进去,说是皇帝看着太子越长越大,有了镇国公和随伯英还有一干江南老臣的支持,所以十分不满,他就先杀了随伯英,再就要杀太子。
奈何不雨川等一众大臣们不愿意舍弃太子,所以皇帝就先把不雨川杀了。为什么,因为不雨川老大人是个直性子,他进宫面圣去了,不雨川就是在皇宫里死的。
他是为了太子,自戕而死。
然后又说太子,不雨川死后,皇帝一味的设计他,太子没有办法,只能服毒自杀。镇国公知晓真相之后,进宫指责皇帝,又被皇帝杀了。
再就是宋渭南,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