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为了什么天下和百姓,那我就是为了自己?
镇国公就觉得随伯英为免太看得起自己了。他去剿灭的是江南豪族,那豪族里的人就不是人了?若是将来赋税改革真被他们做成了,那他们这些豪族的人死去的人又该如何说?
他这时候,又想起了不雨川。不雨川那般的人都没有做这等的大事,你随伯英算得上什么呢?
偏偏随伯英很是崇拜不雨川。随伯英说:“像不雨川老大人这般活着,才是无愧于天地和此生。”
镇国公就想,好嘛,你崇拜他,那我就好好想想,让你如何死在他手上。
不雨川算个什么呢?还不是一枚棋子。而且,别以为他不知道不雨川也爱慕棠溪。他比棠溪大多少啊,他怎么可以喜欢上棠溪呢。
镇国公愈发对这些道貌岸然的人不满起来。
此时,随伯英已经得罪了不少人。他要去江南赈灾了。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命运的齿轮一转,终于不可回转,再没有余地。
镇国公回过神,嘴巴里苦涩得很。
他如今回忆想当年,其实已经想不起自己是因为什么人,因为哪件事情布下了赈灾银两的局。可能是某日太子叫了随伯英一声亚父?可能是他看出了陛下对随伯英的不满?可能是某日随伯英开始对江南下手而没有对他说?
太多了。
那些小小的不满,在不知不觉之间,虽然没有达到怨恨之情,但是却值得让他下死手。
他当时也没有夺掉随伯英性命的想法,他只是想要他的把柄,想要一个掣肘他的手段。
这般的手段,是世家大族继承人需要学的。镇国公学了,但是没有对其他使过。因为要投入镇国公府的势力,一般只能对一个人使。
他没有选择晋王,而是选择了随伯英。
他很信任随伯英,知晓他将来能走到青云之上去,所以他愿意先铺一步棋,让他不能来对付自己。
所以直到最后收网,镇国公也并不对他愧疚。
因为世道有因果。随伯英去江南赈灾,江南那个诬陷他合谋贪污赈灾银两的官员甘愿以自身的死为棋,而且到最后也没有反水,则是因为他的兄长就“死”在了随伯英手里。
没错,他就是江南灵州学子暮岁的弟弟。是他在暮岁死后就布下的棋子。
镇国公只要小计手段,便能让暮岁的弟弟恨上随伯英,以为是随伯英害死了他敬爱的兄长。
既然有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