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管得着吗?”
只要人不在东宫,他鲁王玩的多花,李承乾都管不着,也没兴趣管。
“来,说点正事,礼部已经在准备春闱了。这次,孤举荐了你,去做个副主考!”
“我?行吗?”
行与不行的,陛下那边已经同意了。长孙冲等旨意就是了。李承乾要跟他说的是行卷的问题。
科举制度并不是成绩决定一切,科举及第并不能立即入仕,而是仅获得一定的出身品第,即任职资格,需要经过吏部的铨选考试方可释褐当官。而吏部铨选考试的标准: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证;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
这就是所谓的“四才”:外貌、口才、书法和法律知识及文字功夫。于是也就有了“四举于礼部乃一得,三选于吏部卒无成。”的说法。
而考生的家庭出身、社会关系、个人名声、外貌口才等也很重要,而起决定作用的往往是公荐、行卷。
所谓行卷,便是举子先投所业于公卿之门,就是举子把自己所写的各种文章、诗歌乃至传奇等,呈送给公卿贵人看,希望他们向主持科举的考官推荐。而做这种事的举子,多是寒门出身,他们希望通过展示自己的才艺得到依靠,在科举中考试中得到助力,能与世家子弟有一样公平的机会。
行卷开始流行的阶段,它对于公正地选拔人才也有一定作用,因为仅凭一次考试很可能会抹杀掉有才华之人。
但是,公平是不可能靠人的自律而来的。进士行卷风尚的盛行,使朋党之风大兴,干谒、请托、抄袭等不正之风也渐渐猖狂起来。
李承乾是太子,未来的皇帝,他自然是不希望未来的大唐,朋党横行。要是王公巍然于上,以先达自居,不复求士。那科举也就没什么意义了。
“高明,你是看我冷,要把我放在火上烤啊!你觉得我这百十来斤,能阻止这么多人吗?”
“掺和通榜的,都是些什么人,你比我清楚!”
这个事,太难办了!
得罪人,长孙冲不怕,有太子和老爹照着,他是什么人都敢得罪。
但这搞通榜,不仅开罪于勋贵世家,更是把那些老夫子和所有寻女婿的人家都得罪了。
这些人闹起来,能把赵国公府给掀了!
他胆子再大,也不能什么都不顾吧!家里可是还有丽质和延儿呢!
李承乾呵呵一笑:“你都想到的问题,孤能不明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