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一想,确实不用急着找新的赛道,目前的领域还够继续深挖那么多东西呢。
要不说顾哥看问题总是站在全局高度,而他们只是几个打工做实验的,还是缺乏对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路线架构眼光啊。
吴丹青业务水平不是最好,暂时也没从顾辙的话里听出什么不妥。倒是孔超凡这个极度技术宅反应比较快,立刻意识到了几个他自认为几乎无法逾越的难点。
孔超凡便心直口快地指出:“顾哥,但是如果改为深挖模铸法硬镜的新材料,我们就没法沿着离心法软镜的聚谷氨酸水合物这条技术路线走了,在选材思路上也得另起炉灶啊。
硬镜不太讲究保湿效果,也不太依赖镜体贴合面空间的泪液填充调整折光曲率,在光学原理上就跟低度软镜有明显区别的。”
顾辙一抬手:“所以说,你们基础学习还是要加强呐。材料学终究是讲究分子基团特性、第一性原理的地方。根据特性需求变化、预测可能需要的换材方向变化,也是材料化学家应该做的功课。
你们现在还太嫩,比如,你们连物理课的量子力学都还没学吧?量子场论更是一点基础都没有,原子分子基团的微观特性了解,也可以说是毫无积累。总之,你们要加强学习,不过暂时,我还是给你们指几个实验的努力方向吧。”
孔超凡听了后,只有唯唯而已。
而班上物理最好的蒋从文,原本在实验室里只是最没技术含量的打杂,此刻听了顾辙这个说法,心中很是震惊:
“顾哥你已经学完量子力学和量子场论了么?你也太深藏不露了,上学期期末看你大物下也没多高分啊,那才教到广义相对论基础呢。”
顾辙高深莫测地笑笑,并不屑于回答。
利用分子基团的微观量子特性来预测宏观材料的性能变化,这在2016年之后也算是个常用的思路了。
尤其后世的人工智能发展过于迅猛,很多材料学尝试,甚至可以用计算机模拟来解决、来预测一些未知材料的可能特性,虽然准确率还有点问题。
再后来,到2020年之后,甚至有直接用人工智能模拟蛋白质基团的折叠效果的。
顾辙其实也不是很懂,但他作为一个科技掮客,吹牛逼说大话的本事绝对是不容置疑的。
此时此刻,他当然是一边说那些高深莫测但绝对不错的大话、为自己寻找借口。
而实际上,他的每一个研发方向指点,都是来源于直接报答案的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