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一年。
十二月。
为粉碎日军对运河南岸地区的扫荡进攻,运河支队派一连褚思桂部进入峄县城西郊活动,以牵制敌人。一连在卜村与敌激战一日,将敌击退,迫使敌人撤回峄县城,在此一战中,连长褚思桂负伤。
三十二年二月二日,苏联红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运河支队借此机会展开政治形势教育:一年打败希特勒,两年打败日本。
运北工委在运河北岸先后建立了四个区政府,游击范围逐步扩大,引起了敌人的注意。
三月。
上旬。
文峰游击大队得到消息:日、伪军将要对文峰游击大队进行扫荡。
文峰游击大队大队长李明和作出决策: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是最安全的地方,敌进则我亦进。
宁楼据点西北一里多之地有个地方叫涝坡村。
涝坡村是一个五六十户人家的小村。
李明和决定到涝坡村隐蔽。
夜九时许到达涝坡村。
一队三十余人住在村东北的一个围子里,围子不大,围墙约两米多高,一尺半厚,利于防守,里边住有不足二十户人家。
村东距围很近的地方一条南北方向的小沙河,没有水。
河沟的北边是一片开阔地,围子的东南、西南、西北各有些分散的居民住宅。
这应当说是一个大胆的计划和行动。
而涝坡村也是一个理想的藏身之所。
敌人也绝对想不到。
然而世事难料。
次日晨八时左右,古邵、宁楼的伪军四百余人由宁楼出发,经涝坡村北去。
在经过涝坡村时,伪军就发现涝坡村住有八路军,在围子不远处就开枪。
从围子东边利用小沙河的岸坡向围子东北方向进攻。
此时的文峰一队好像已绝无全身而退的可能。
此时的最佳对策是据围以守。
在围上挖枪眼,是一个选择。
庄户人家有耙,把耙靠在墙上,边瞭望边阻击,绝不准敌人爬上岸坡,是另一个选择。
进攻较积极的几个伪军受伤。
这就在伪军之中产生了消极效应。
另一个消极效应,是李明和等人绝没有想到的。
伪军之中有相当一批人是孙姓的。
这个时候就有人散布一个消息:围子里面是孙景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