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九年,春风轻拂长安城,宫墙之内的氛围却比任何时候都要紧张。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矛盾已如绷紧的弦,稍有不慎,便会引发雷霆万钧的火拼。
齐王李元吉匆匆来到东宫,他的脸上写满了焦急与忧虑。他瞥了一眼李建成,见他正坐在案前,眉头紧锁,显然也在为眼前的局势而烦恼。
李元吉深吸一口气,走到李建成面前,低声却坚定地说:“太子,我们不能再犹豫了。秦王在朝中势力日益壮大,若不及早行动,恐怕日后更难对付。”
李建成抬头,眼中闪过一丝犹豫:“我担心的是,把他放到洛阳,无异于放虎归山。万一他在那里积蓄力量,与我们对抗,后果不堪设想。”
李元吉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太子过虑了。洛阳虽富庶,但离京城甚远,他又无亲无故,岂能轻易起事?再者,我们可以暗中布置,确保他翻不起风浪。”
两人相视而笑,眼中闪烁着阴谋的光芒。他们决定立即进宫,向李渊表达他们对决定的全力支持。他们知道,这是他们反击的开始,也是他们走向皇位的必经之路。
他们并肩走出东宫,步伐坚定,神态自若。尽管他们的心中充满了阴谋与诡计,但在表面上,他们却表现得无比忠诚与坚定。这就是他们,李建成和李元吉,大唐皇朝的两位王子,他们的心中只有皇位,只有权力。
在宫门前,两人整理了一下衣冠,深吸一口气,然后迈步走进大殿。李渊坐在龙椅上,目光如炬,审视着面前的两个儿子。
李建成和李元吉跪拜行礼后,李建成开口陈述他们的意见:“父皇,儿臣与齐王商议,认为将秦王安置在洛阳,既能彰显父皇的仁慈,又能确保京城的安宁。”
李渊微微点头,目光在两人脸上扫过:“你们二人意见一致,我很欣慰。此事就依你们所言,秦王择日便启程前往洛阳。”
李建成和李元吉相视一笑,心中的喜悦难以言表。他们知道,这一步棋走对了,已经为未来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唐皇宫内,气氛显得异常凝重。李渊端坐于龙椅之上,神色严肃,他沉声命令道:“秦王李世民,朕命你觐见。”声音回荡在大殿之中,显得威严而有力。
李世民心中一惊,急忙步入大殿,俯身叩拜:“儿臣李世民,叩见父皇。”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李渊目光如炬,直视着李世民,缓缓开口:“朕命你择日启辰,前去洛阳。”此言一出,李世民仿佛被五雷轰顶,惊愕之情溢于言表。他怔怔地望着父皇,心中涌起千言万语,却一时语塞。
片刻后,他回过神来,声音微颤地问道:“父皇,此去洛阳,是您的意思,还是太子和齐王的意思?”李渊眉头微皱,沉声说道:“这是朕的意思。朕命你去洛阳,自然不会亏待你的生活。”
李世民闻言,眼神顿时暗淡下来。他深知此事已无转圜余地,只得深深叩首:“儿臣遵命。”说罢,缓缓起身,退出大殿。
回到秦王府,李世民神色凝重地向长孙无忌、房玄龄和杜如晦述说了此事。他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地说道:“一旦我离开长安前往洛阳,长安的力量便没有了。这该如何是好?”
长孙无忌沉思片刻,神色坚定地说道:“幸好太子和皇上没有调走我们这些人。我们愿意和您一起前去洛阳,积蓄力量,等待以后和中央对抗的时机。”房玄龄和杜如晦也纷纷表示赞同。
李世民听了这番话,眼中闪过一丝感激之情。他深吸一口气,决然说道:“好!我们一起前往洛阳,共谋大业!”众人闻言,纷纷躬身行礼,齐声应道:“遵命!”
在那一刻,李世民的眼神变得坚定而有力,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他知道,虽然此去洛阳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但只要有这些忠诚的幕僚相伴,他就有了与命运抗争的勇气。
李世民一行浩浩荡荡地前往洛阳,王妃长孙氏温婉地陪伴在他身旁,子女们兴高采烈地跟随在后,而妾室们则低眉顺眼地走着。秦王府的幕僚们也随行其中,他们或低声交谈,或默默观察着四周。
在这群人中,高惠通也身影矫健地跟随前行,她的眼神坚定,脸上透露出一种不可动摇的忠诚。然而,她的侄女高曦儿却没有随行,而是留在了东宫,作为李世民的一枚暗棋。
李世民骑在马背上,神采飞扬,他的目光深邃而锐利,仿佛能洞察一切。长孙氏王妃则显得端庄贤淑,她时刻关注着丈夫和孩子们,脸上洋溢着母爱的温暖。子女们或跑或跳,他们的欢笑声此起彼伏,给这趟旅程增添了不少欢乐气氛。
妾室们各自心怀鬼胎,但表面上都维持着得体的微笑和举止。秦王府的幕僚们则显得沉稳许多,他们在一旁低声讨论着各种策略,为秦王的未来出谋划策。
而远在东宫的高曦儿,虽然年纪轻轻,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与年龄不符的坚毅和智慧。她知道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决心为秦王守护好这片基业。
整个队伍在尘土飞扬中渐行渐远,洛阳城的轮廓已经若隐若现。他们此行不仅是为了游玩赏乐,更是为了秦王的未来和整个大唐的江山社稷。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期待和憧憬,同时也肩负着沉重的责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