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乃的事,对长孙晟来说一直是一块心病,现在处于两难境地,不好抉择。
汉王杨谅以后的命运和长孙无乃的命运,以及长孙家族的命运息息相关。
从秦王杨俊忧郁而死,故太子杨勇、蜀王杨秀被贬为庶人的情况来看,汉王杨谅的命运也不被看好。
要不被贬,要不造反,这是汉王杨谅最有可能要走的路。
如果汉王杨谅被贬,就要看太子杨广给他罗织一个什么罪名。
要是罪大,就会牵连许多人,长孙无乃必在其中。
如果汉王杨谅造反,长孙无乃假如不依从,必将被杨谅当即处死;假如跟随杨谅造反,那么长孙无乃就是帮凶,可能会连累长孙家族被抄家灭族。
长孙晟想尽早将长孙无乃调离并州,但需要寻找机会。
如果操作不当,引起汉王杨谅不满,现在他大权在握,有可能做出对长孙无乃和长孙家族不利的事来。
好在皇上身体依然康健,他非常喜爱最小的儿子杨谅。
长孙晟认为,皇上在世时,汉王应该不会有事。所以长孙无乃的事也不急于一时,两三年内能办妥就行了,可以暂时缓一缓。
------
这些事长孙晟不想和夫人多说,怕引起她心中不安。
高秋娘沉浸于夫君在家的快乐之中,每天脸上都漾着笑容。
她所关心的还是儿子和女儿的教育,希望他们以后在学业和人格发展上,能够适应这个你争我夺的世道。
父母的翼护再安全,但终有老去的时候,要想在相互倾轧、沉伏不定的家族竞争中生存,还是要靠他们自己。
常言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要让孩子们认识到人性的险恶,世事的艰难,就必须把他们放到现实世界之中,让他们亲身去体会、去感悟。
长孙晟不在家的日子,高秋娘很少出门,长孙无忌和观音婢也很少走出府门。即使偶尔出府,也多是在京城之中,两个孩子长这么大,活动范围超不过方圆十里。
在孩子的心目中,只有京城的繁华和府中的盛景,以为这些都是理所应当之事。
他们自认为是家中的宠儿,是天之骄子,衣着锦绣,呼奴使婢,稍有不顺便会哭叫吵闹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哪里知道,这荣华富贵得之不易。
哪里知道,稍有不慎,自己的人生命运,可能会沦落到连这些奴婢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