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是元始天尊打三霄:
元始命白鹤童子把三宝玉如意祭在空中,正中琼霄顶上,打开天灵。
最厉害的当然是彩云仙子,别人都一粒一粒打,她直接扔一把,可见戮目珠的确是流水线上下来的便宜货。
除此之外,就是大部分法宝是法宝名称不同,功效相同。
综上所述,《封神演义》的法宝虽多,但更像是作者的换皮游戏,好比如貂蝉就是貂蝉,异域舞娘、仲夏夜之梦、圣诞恋歌……都是她的不同皮肤。
其次,《封神演义》的法宝更像是物理攻击,每次神仙打架的时候都有种打雪仗的感觉,互相往对方身上扔东西,谁的雪球多、个头大谁就赢了。
所以祝守一觉得《封神演义》从宏观上来看的确想象力丰富,但就细节而言,作者真的是偷懒了。
祝守一觉得在人物塑造上,吴承恩塑造的每个人物都很立体很有特色,而许仲琳虽然前前后后弄了三百六十五位正神,但是人物相对扁平化,感觉更像是给路人甲、炮灰乙之类的起了个名字,最后看封神榜估计面对着一众人名谁是谁都得琢磨琢磨。
首先是《西游记》,以三打白骨精为例,白骨精是个很可怜的三无妖怪,看家本领就是尸解,用这个方法骗了唐僧三次也成功逼走了孙悟空。
这段故事你读完了以后会觉得很贴切。一个荒山野岭的女尸化成白骨,没有深厚根基,没有过硬后台,没有手下喽啰,没有法宝,只有个很有尸体特色的尸解法,骗骗唐僧这样的大善人,躲不过悟空的火眼金睛很正常。我估计这里白骨精要是拿个紫金葫芦,玉净瓶出来和悟空过上两招就不正常了。
所以,白骨精的身份背景+个人实力+能力和身份的相关性+结局是一条无缝衔接的逻辑线。
但是《封神演义》不是这样的,有些人的技能和本身名称的相关性并不是很强,便让人容易产生为什么是他而不是他这样的疑问。
比如菡芝仙和彩云仙子都是截教门人,这算是身份背景。两个人的战力没有什么特别的,那就看各自的法宝了。菡芝仙的法宝是风袋,原文:
且言菡芝仙见势不好,把风袋打开,好风!怎见得,有诗为证,诗曰:能吹天地暗,善刮宇宙昏。裂石崩山倒,人逢命不存。菡芝仙放出黑风。
“菡”是荷花,“芝”是香草,为什么花草仙子要拿一个刮黑风的风口袋当法宝呢?
身份背景平平无奇,人物名字和法术能力、法宝背道而驰毫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