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那就先等一等呗,等到我们过来了,和他家接触的多了,再谈这门婚事。想必郑家也想看看箴哥儿如何吧,我们两家先有这么个默契在就行。相公,你觉得呢?”
郑家还真是这个意思,男人们粗心,总觉得寻的女婿家里有前途、自己有能耐就成,女眷们可不会这么想。
哪怕郑老夫人和郑家娘子听了丈夫的话,都不反对,但心里还是有疑虑的,尤其是郑翰林的老妻,比起儿媳妇,更敢质疑郑翰林的决定,所以当晚她就问了:
“宋家的箴哥儿为人如何,你不过是见了一面,即使真有一意向,也可以慢慢观察,觉得不错了之后再提。何必这么早就问呢?倒像是咱们家小娘子上赶着嫁人似的。”
如果是为了让孙女嫁到有前途的人家,那让二女儿在京城帮忙找一户,也不是不可以。即使是在府城,以自家老头子的身份,想找个有前途的人家也不难,又何必抓着宋家不撒手呢?
郑翰林却有自己的办法,他问老妻:
“你不是说想给丫头找一户人口简单、没有乱七八糟事的人家呢?
郑老夫人一顿,的确如此。她小女儿嫁的那户人家虽说是京里人,家里有人做官,可家里人口实在是多,三世同堂,每代都有好几房,甚至还有庶出,也不分家,乱糟糟地都住一起。
他女儿都不能说是受了委屈,只是跟几重婆婆周旋,就筋疲力尽了,还有隔房的伯母婶子、同辈的妯娌,各个都有自己的小心思,随口一句话都可能得罪人。然后郑老夫人就想给孙女找户人口简单的人家。
郑翰林这不就看上宋家了么,宋家无论是自己家,还是姻亲家,都人口比较简单,也没有不好的名声传出来,以自家孙女的性子,在这样的婆家,也能适应得来。
等宋念把家里人的意思带给郑家,郑家也比较满意,他们也是想着,长辈们之间先有个默契,剩下的让俩小儿之间慢慢接触,即使不成事,宋箴和郑梅因着长辈的关系,也能称一句师兄妹,不会让人有太多联想。
郑家和宋家很有默契地没有告诉宋箴和郑梅,宋念只是隔三差五地带着俩儿子去郑家旁听。
宋筠虽然很跟着去毕竟这可是在长辈默许下差点就要订了亲事的青梅竹马啊,真的很值得围观。
但她前几日放的豪言壮语,被沈外祖父听了极为开怀,干脆把孙子孙女派去,轮流教宋筠识药材,倒是绑住了她向外扑腾的翅膀。
宋筠只能乖乖待在外祖父家,成日地和一堆棕黑、棕绿、棕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