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还要继续走流程,过一道宰相的手。
宋念心想,这么一层一层的献上去。哪里还有他们宋家什么事儿呀?吃亏也不是这么吃的。不过,他不愧是宋老太太的儿子,也学会了老娘的思考方式,那就是遇事不决找王璞。
反正自家都得把好处分给别人。送给县令或者府尊还不如分给自家表哥呢。而且有王璞在,宋家得到的好处肯定会更多一些。当然了,这并不意味着这事儿真的完全不经过县令和府尊,而是主动权,要掌握在自家人手里。
说做就做,宋念想清楚了,就着手给王璞写信,详细附上了土豆的植株形态以及成果样貌,并把统计好的产量也写了进去。
至于为什么不给表哥寄土豆呢?不好意思,他舍不得。自从第一天之后,他甚至都不许家里人吃了。毕竟要是留做粮种的话,这七十来斤,还真是不够造的。
宋念还很理所当然地要和表哥借个庄子。哦,不对,不是借,是合作。宋家倒是有几片地,但都是大敞着的,人多眼杂,农户们又很爱互相观摩田地,万一被发现,那就不好了。
最好的办法就是,宋家出种子,王璞家出庄子,共派管事,一起按照白穗的种植记录,好好种上一季。如果第二次种出来的产量和第一次相差不大,那就可以着手进献了。
想清楚这些,宋念的心,越发热了起来。哪个读书人,没有一番抱负呢?他可是自幼读着圣人之学长大的,若是此事办成,既能百姓提供高产的粮种,又可以为自家带来好处,还能回报表哥一家多年来的提携,这可是三赢啊。
宋念把信寄了过去,就焦急地等待回信,难得地读书的时候都有些走神了。
却说王璞那边,忙了一天,好不容易回家休息一会儿,就被李氏告知宋念寄了封信给他。
因着不是朝堂上的事儿,他就很悠闲地坐在卧房,一边泡脚一边拆信,还有心情和妻子说笑几句:
“我这表弟,最是个谨慎的性子,从小便是如此,有个什么事儿都得问问我,生怕出了差子,到现在有妻有子了,还是这样。”
李氏和宋念接触得不多,对宋策宋箴更是不熟悉,倒是对宋筠颇有好感,顺嘴:
“那筠姐儿倒是随了她爹了,小小年纪,瞧着也很谨慎,不是个莽撞的孩子。”
王璞只笑,他们一家回老家的时候不多,妻子儿女难免和那边的亲人生疏了些,他也能理解,但自家亲戚被夸,还是很让他高兴的。
带着这种愉快的心情,他有一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