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慨然说道:“父亲过虑了,以劭愚见:黄巾贼虽多,而如州伯果能把各郡国兵召集起来,与州兵合於一处,估算下来,少亦有数万众,以此击贼,纵不大胜,也不会落败的,退一步讲,即使有败,也不会是大败。”
对鲍劭“即使有败,也不会是大败”这句话,鲍信倒是不反对。
兖北的黄巾多以抄掠为资,又是老少相从,刘岱带数万众击之,也许会有一时的失利,但长久来看,只要在战略、战术上不出大的差错,步步为营,同时用计出奇,还是很有望获胜的。
然而正因如此,鲍信就更反对刘岱亲自带兵出击了。
於是,他给刘岱回文一封,把对鲍劭讲的那个理由写入其中,力谏刘岱不要亲自北上。接着,他又给曹操写了一封信,讲述此事。两封书信写毕,他遣人分别给刘、曹送去。
刘岱接到鲍信的回书后,细细忖思,觉得似乎有点道理,遂召来王彧,与之商议。
王彧说道:“自古成事者,无不克坚攻难、赴危蹈险,未尝闻高座卧榻、唾手而可得之也。今击兖北黄巾,或如鲍济北所言,将有小挫,然以我一州之力、用兖南为基、连诸郡之兵,胜将必也。况者,‘小挫’不一定是坏事,反过来看,正因‘小挫’,才能更显明公的军功啊。”
一个愚蠢的敌人是显不出己方的高明的,敌人越强大,战胜敌人的过程越艰难,到取胜时,才越能显出己方的能力。
刘岱听了,深以为然,说道:“卿言甚是!”
他遂否定了鲍信的建议,决定按照与王彧之前商量好的,不加改变,继续实行。
刘岱召郡国兵共击兖北黄巾的州檄和鲍信的来信,前后相差不过两天,相继到了东郡。
刘岱的州檄到时,和鲍信一样,曹操也是第一时间就意识到了其中的麻烦。
等鲍信的信到时,曹操已经得出了应对之策。
应对之策不外乎有二,一则,不配合刘岱,二则,配合刘岱。
表面上看,和鲍信一起不配合刘岱似为上策。
因为州内各郡的情况,曹操一清二楚,知道各郡肯定都不会派遣太多的兵马给刘岱的,也许刘岱总共只能召到万来人,并且其中恐怕还会是多为新卒,乃至老弱病残,战斗力必然低下,加上州兵,刘岱到最终能指挥的大概也就只有两三万人,以此两三万兵卒,击号称百万的兖北黄巾,兵马既少,如再加上曹操的坐观和鲍信的消极、不配合,兖北黄巾现下主要活动在济北区域,鲍信身为济北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