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最风流 > 第五卷 赵国中尉 4 邯郸陌上九月秋(四)

第五卷 赵国中尉 4 邯郸陌上九月秋(四)(1 / 6)

read_content_up;八月仲秋,天已转凉,缘河而上,沿途风景秀丽。

巨鹿、常山、赵国一带临山多水,林木茂盛,巨鹿郡之得名便是由此而来,“鹿,林之大者也”。洨水两岸田野肥沃,林木葱葱,向西边远眺,隐可见苍山横亘。这山便是八百里太行。

方获大胜,心情舒畅,荀贞诸人马蹄轻疾,未到午时,已行二十余里。

因为黄巾之乱的缘故,肥沃的田野上少见农人,路经的乡、里亦多人烟稀少,行在官道上,许久不见一个人踪。常山国有十三城,户近十万,口六十余万,远多於赵国。荀贞目睹这番战后凋敝的景象,不觉慨叹,说道:“常山是冀州的大郡,在黄巾起事前有民口六十万,而今却十室五空,我等所经过的诸乡、亭、里很多都是空荡荡的,只见老弱,不见青壮,有的甚至连一个人影都没有,唯见杂草生室,狐兔出没。唉,常山如此,不知赵国又是怎样呢?”

黄巾起事前,赵国有人口不到二十万,经过此番大乱,不知能剩下十万人不能?

荀攸叹道:“不算死在乱中的无辜百姓,只广宗、下曲阳两役,死伤、被俘的黄巾就近三十万。常山挨临巨鹿,受贼害甚重,经此大乱,怎能不民口凋零?”

沿河行四五十里,暮色至,荀贞等就近找了个亭舍借宿。

这个亭应该是个大亭,亭舍不小,占地甚广,但亭里却只有两个人,一个亭长,一个亭父。亭长是个矮个男子,约有四十多岁,亭父是个老者,白发苍苍,没六十也得五十多了。

荀贞此次算是“微服私访”,故而没有取出印绶,只说是去真定访友的。

这亭长见他们虽衣衫简朴,然皆披甲带剑,胯下良驹,领头的荀贞气度不凡,从行的荀攸、辛瑷、典韦等亦各不类常人,知定是贵人,便就亲自带着他们来到后院舍中,安排住下。

自从繁阳亭长的职位上获得升迁以来,荀贞很少在亭舍里住宿过了,尽管此亭非彼亭,但普天下的亭舍建筑格局都差不多,因此一入亭中,倒是颇有点故地重游的感觉,觉得处处皆很亲切。马匹、行礼诸物自有原中卿、左伯侯等照管、放置,他卸下衣甲,从室内出来,见这亭长仍候在院中,便招手示意他近前,笑问道:“请教足下贵姓高名?”

“小人姓文,贱名非。”

“我见你这亭舍颇大,缘何亭中只有你们二人?求盗呢?没有别的亭卒么?”

“君有所不知,本亭名叫葛亭,是周近最大的一个亭,下辖

最新小说: 战国之尼子十旗 穿书后我成了反派的大师姐 吾凰万福金安 大唐小侯爷 首辅家的农门飒妻 逍遥小驸马 1840印第安重生 王妃贤惠过了头 重生之回到周朝当王爷 重生:我竟然成了武大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