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线。才导致君臣坐而论政,发展成了君坐臣站而论政,发展到最后,变成君高坐臣跪着论政。 杨延嗣可没有凑上去给皇帝下跪的心思。 在拱手谢过了皇帝厚恩以后,抓起糕点吃了两口。然后灌下了一壶水,感觉腹中饥饿感消失了,继续提笔写文章。 早膳用完,赵光义吩咐太监们收拾了残局。 静极思动,他随同赵普、沈伦和薛居正三人,开始轮番在大殿内巡视。 赵普目标明确,第一时间凑到了杨延嗣身边。 瞧了瞧杨延嗣草稿上的文章后,也不说话,吧唧了一下嘴,摇头离开。 薛居正转了半圈,也凑到了杨延嗣面前。 仔细瞧过了杨延嗣的卷子后,薛居正点了点头,悄然离开。 一会儿,转了一圈的沈伦也凑了过来,他想瞧一瞧自己弟子的文章有没有长进。 杨延嗣的文章已经写了一般,文辞上虽然说不上华丽,但确实言之有物。 沈伦瞅着杨延嗣的卷子,一会儿点头,一会儿摇头。 临走的时候,长叹了一声。 杨延嗣本来觉得自己文章写的还不错。 这三位老倌的三种表现,顿时弄的杨延嗣心虚的不行。 最终,赵光义也凑到了杨延嗣身边,开始观看杨延嗣的卷面。 杨延嗣对赵光义没有多少敬畏心,所以赵光义即便是站在他身边,他也没有任何惧怕。依旧我行我素的书写文章。 赵光义看了一会儿,刚准备发表一下感言。 却见,坐在为首位置的苏易简猛然站起身,申请交卷了。 有人交卷,赵光义自然不能继续转悠了。 回到龙案上,让王继恩呈上了苏易简的卷面。 赵光义仔细审阅。 苏易简的文章写的极好,赵光义也阅读的仔细。 半晌,赵光义抚摸着龙须开怀大笑,“洋洋三千言,一挥而就,妙笔生花,文章天成。” 赵光义瞧着附身而立的苏易简,毫不掩饰眼中的欣赏之意。 “君臣千载遇……”(非作者杜撰,史实) 赵光义朱笔一勾,在卷子上画了一个圈,递给了赵普等人传阅。 赵普等人传阅过后,频频点头。 当卷子再回到龙案上的时候,已经多了九个圈。 苏易简提前交卷,拔得了头筹,下面的学子们也急了,有些学子一着急,开始频频出错。 有人一着急,直接在卷面上留下了一个很大的墨点。 瞧着卷面上的墨点,学子有种想哭的冲动。 杨延嗣并没有被影响,他的文章做完了,开始誊抄。 在他誊抄的时候,也有学子们开始陆陆续续交卷。 然而,这些卷子里,让赵光义满意的不多,赵光义也没有发出像刚才一样的赞赏。 其中打圈最多的也不过是六个圈而已。 “华州寇准?” 说话的是吏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