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赴汤蹈火。
所谓「赳赳老秦,共赴国难」便是如此吧。相对于秦国的国运,白起眼中,自己的些许得失与名誉根本不值一提。
倏忽间,一封军报已经写好。
唤来负责信鸽的军士,将帛书小心递过,细细嘱咐。
很快,一直强壮的信鸽自中军起飞,向着太阳的反方向振翅而远。
旭日之下,司马错指挥的秦军也已经列阵完毕,随时准备对当面之魏军发起最后的一击。
而此时,魏军帐内,也是一片的喧闹。廉颇、信陵君和晋鄙三人正围着舆图争得不可开交,确切地说是信陵君与晋鄙二人正为突围之事争吵不休。因着战事紧急的缘故,二人倒是对秦军因何能合围而来没有过多追究。
若是寻常时候,廉颇倒也不介意坐观魏军内部的斗争,甚至还要拱拱火,加深下二人的隔阂。只是现在,显然不是时候。
感受着帐内的温度逐渐升高,廉颇知道太阳已经逐渐升起,对应的秦军的攻击或许就在下一刻,再争下去也没有意义。随即打断了信陵君的话语,摆摆手说道:「两位不必再多争执了!殿后之军,便由本将来负责吧!突围之军,则由晋
鄙将军负责,信陵君坐镇中军。」
言罢,廉颇抬头看向二人,二人对此倒没有意见,有的只是意外和佩服。
意外的是廉颇作为赵军之将,居然会主动留下来殿后,要知道,殿后之军,十之八九就回不来了。当然,佩服的也是廉颇如此施为的胸怀与担当。
廉颇当然也知道殿后的危险,但除了他主动担下此责,实在也没有旁的办法。
信陵君自不必说,从身份来讲那是大军真正意义上的主将,不可能要主将殿后吧,从能力而言,也不具备断后的能力;
晋鄙呢?若是一般的偏将,倒是个殿后的不二人选,可晋鄙还有另一个身份——魏王在军中的代表,若是晋鄙死在了断后之中,而魏军又在此战中损失过大,你让魏王怎么想?
所以,刚刚信陵君也好、晋鄙也罢,讨论再激烈,也只是在说突围的方向,兵力的分配问题,却始终没有触及谁来断后这个根本性的问题。
与其让他们继续无意义地讨论,不如将这个殿后的活拿下来,如此一来,廉颇对于战局布置也就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反对?那行啊,你来殿后呗。
当然廉颇的这一置自身与危险之中的举动,也不仅仅是为了结束讨论掌握话语权这么简单。他的留下还有更重要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