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就连马先生每年收的束脩有多少,她也打听的差不多。
因此,当温夏看到关书上写着,一年的束脩就要四两银子的时候,她也没有太过于吃惊。
即使这四两银子,在村子里已经足够买一个小房子了。
不过在古代,读书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不仅是跟着先生学习要交束脩,就连笔墨纸砚,哪一件不需要花费大量的银钱?
温夏今天过来的时候,身上就带了五两银子。想着如果秦谨言能够通过考试,当场就把束脩给交了,争取让秦谨言早点过来读书。
当温夏把银子拿出来,递给这名阿婆的时候,阿婆的表情明显很是高兴。
虽然马先生本身学问好,和郭举人关系又非常不错。但是,他毕竟只是一名秀才,不能领朝廷发下来的银子。
镇上一些有钱的人家,家里都又家塾。会请一些他们认可的先生,来为自家的子侄授课。
而这种家塾老师,往往都会住在主人家中,好方便教学。
虽然镇上也有一些富贵人家来请马先生,但是马先生的夫人身体不算好。马先生不放心把夫人一个人留在家,自己常年在外,就拒绝了很多人家。
这样一来,马先生能够教授的,大多都是一些平民人家的孩子。
虽然能够拿得起银两,给孩子读书的人家,大多条件不算太差,却也没好到哪里去。
再加上马先生为人厚道,并不要求过来读书的孩童,一次性交齐全年的束脩。所以有不少人家,每旬一交。难得碰到一个这么痛快大方的家长,阿婆心里自然高兴。
温夏这边儿签好了关书,交完了束脩,秦谨言就算得上是私塾里的一份子了。
温夏和马先生约定好,明天就送秦谨言过来读书之后,就带着秦谨言和马先生告辞。准备带着他到镇上,去买一些读书的时候,需要用到的东西。
刚出了了马先生家的院门,在院子里还表现得很是成熟稳重的秦谨言,就忍不住咧开嘴笑了起来。
他看向温夏,说道:“姐,我通过考试了。明天开始,我就可以跟着马先生一块儿读书了。姐,这马先生可厉害了。刚才他给我讲的那些破题的观点,我之前从来都没有想到过。
难怪之前秦喜生脑袋削个尖儿,也要到镇上来读书。果然,镇上的先生学问就是高。”
听到秦谨言的话,温夏并没有告诉他。秦喜生当初一门心思的要到镇上来读书,不仅仅是看中镇上私塾先生们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