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高明军击溃,那这一战自然就稳妥了。
何况秦朗手中还握着投弹兵这张王牌呢,一旦有变,几十号彪形大汉投掷出的手榴弹,足可以一举逆转局势。
所以现在的一切在秦朗眼中,依旧是在磨砺丁勇。
真正的战阵厮杀与秦朗前世看的影视片中的场景是完全的两码事。
完全不会有单兵拼斗的场景,至少前期是绝不会有的。
两边列阵而战,人挨着人,彼此一步的距离,盾牌排成一线,一旦双方僵持,长枪大刀相互对着彼此,捅刺劈砍,你再好的武艺也难有回转腾挪的空间。
那时候大家比的是势大力沉,是快,是狠,是准。
当然,在双方军阵堆积做一团之前,冲锋还是要冲锋的。
小袁营的冲锋是前头一排歪歪扭扭的盾牌,他们的作训根本不能保证大盾可排成一线推进。
事实上就是秦朗军也一样。
最前面都只是一排刀盾兵,拿着的是轻便的手牌。
他们后头就是一排排的长枪兵了。
排着军列不断靠近,等只隔着二三十步时,长枪指着彼此,上封令下,奋力冲锋。
这考验的不止是兵丁们的技战术,更关乎他们的士气勇气。
一排长枪刺过去,根本不停歇的,身后第二排第三排的长枪就也接踵而至。从前方同袍的空隙间捅过去。
若是勇气不足的人,不等杀敌,先就已经乱了阵脚了。
而如果是明军精锐,先头就必会是各种火炮火铳一股脑的输出,糊你一脸。
然后趁着敌军前列人荒马乱,残破不堪的档口,一排排披甲兵迅猛冲杀去,就跟犀利的铁犁犁过敌人一样,那结果不问可知了。
如果这股劲儿足够猛,敌人也比较脆弱,那就是一举击破敌阵也未尝不可!
但现如今的明军早就不是当年横扫草原的无敌大军了。
戚少保时候,大明官造军器的合格率就低于百分之二十了。
明军火器化的不断加深,和官造火器合格率断崖式下降,或许也是明晚期军事力量迅速崩塌的一大原因。
由文官集团主理的兵工体系,那就跟由文官集团主理的军队一样,只有俩字,呵呵。
但大明的精锐虽然早不复存在了,可战阵厮杀的方式却依旧流传,事实上这种厮杀方式早上千年就已经在中原大地盛行。
区别只是秦汉盛唐时候的弓弩箭雨,变成了现如今的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