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即便这样,唐卫国也拥有着大专文凭。这个文凭在唐老爷子看来,就是家里成绩最差的。但是唐卫国在公社里那样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所仰仗的就是这份轻飘飘的文凭学历。他最初是在几个公社联合创办的公社小学教书,但是他头脑灵活,眼界见识不是普通读书人可以相比的。
后来唐卫国积极帮着生产社处理公务,然后渐渐的到了镇上,再到县城,再然后通过考试成为县里第一家工厂的首批员工。这些都是从小良好的教育环境,所给予他的财富,是他能够在低谷时期,依旧能够积极向上的资本。
而让唐卫国下定决心要居家搬往省城,还有一个重大原因。孟母三迁,就是为了给孟子造就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有时候让唐卫国无能为力的是,越是家境清寒的人家,对于子女的学业总是赋予了很高的期盼,但是却给予十分可怜的资源。
这两年从前的很多制度都取消了,但是过去很多年里。大家一方面觉得羡慕读书人有文化明事理,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对孩子读书的事情并不上心,孩子的学习成绩,甚至没有给家里帮忙做点农活来的重要。
这听起来好像自相矛盾,但是事实就是这样荒诞又可笑。唐卫国入学的早,从大专学校毕业还是个未成年的少年。他在公社小学里给孩子们教书,除了第一天上的第一节课,教室里的孩子从来没有一天是到齐的。
上课的中途,就会听到’大林,你妈叫你回家割猪草,你动作快点!’、’大山,你来帮我去地里挖点蚯蚓,给咱家鸡补补’....诸如此类,数不胜数,直接是无视了唐卫国的存在,就堂而皇之把自家孩子叫回去,帮忙干活去了。
这也是有几分大家因为唐卫国年轻的缘故,但是实际上他们对孩子的期盼,就是能够认字会数数就行了。毕竟如果真的学那么久,上学本子笔都是要花钱的。在这一方面,大家是不约而同的吝啬。
唐卫国那时候年轻气盛,一方面气恼学生家长就这么不重视孩子的教育,另一方面对那些不知道好好学习的孩子,同样也是恨铁不成钢。家长不重视,这些正处在调皮捣蛋年纪的孩子,一个个就跟皮猴子一样,更加坐不住。
寒门难出贵子,这不是一个夸张的说辞。所以唐卫国一直为妻子宋美芳感到骄傲自豪,因为之前高考的取消,所以宋美芳一路咬牙艰苦念到高中。宋老爷子和宋钱氏的性格,对宋美芳念书这件事颇有微词,觉得宋美芳一个女孩子,心太野了,至于学费什么的,更不可能。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