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宋雄 > 第六十五章 蔡京五子 忠厚蔡鞗

第六十五章 蔡京五子 忠厚蔡鞗(1 / 4)

江南、两浙水利资源丰富,以太湖流域为中心,建成了一个水田灌溉网,太湖周围的苏、常、湖、秀四州,成了目前朝廷著名的粮仓。苏州的水田是目前全国建设得最好的。秀州在太湖东南,是太湖流城后起的水田农业发达地区。

另外朝廷对水浇地(灌溉耕地)的建设也很重视。关中盆地原来有较好的灌溉系统,郑白渠在秦汉时期可灌派农田4万顷,但唐末五代以来,年久失修,到仁宗景佑年间,只能灌溉3000顷了。经仁宗、神宗两朝的多次修治,恢复到3万顷。以后,在华州、泾阳、乐阳、岷州、照州、河州、业州、湟州、都有规模不一的灌溉工程。从关中到兰州一带,出周勘与汉唐媲美的农田水利灌溉系统。

所谓农业生产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耕作制度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经济作物地区的出现和单产的提高。耕作制度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自然条件下形成的作物种植制度,耕作制度的改进,总是由少种到多种、由粗放到集约、由低产到高产、由地力衰退到地力不断提高。我朝耕作制度的改进,主要表现在一年两熟和两年三熟面积的不断扩大。本朝初年,官府一方面劝谕南方各州农民扩大粟麦种植面积,并从淮北各州调入所需种子,另一方面则以免税为手段奖励北方各州农民种植粳稻,试图改变江南专种稻、江北专种谷的偏废现象,既能满足消费者的不同口味、平抑粮价,也扩大了稻麦两熟地区,有利于粮食产量的提高。

朝廷改进耕作制度的另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向江淮地区引进占城稻。占城稻原产越南,后传人我国福建。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因江淮、两浙地区大旱,水稻欠收,真宗下令从福建运进耐旱的占城稻种3万斛,让农民根据耕地的实际情况选择种植。这种稻除了耐旱,还有生长期短、适应性强的特点,它的引进,对在江淮、两浙地区逐步推行一年两熟、两年三熟,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农业耕作技术方面,出现和推广了一些比较先进的农具,如耕地用的犁刀、踏犁,插秧用的“秧马”、灌溉用的水车、筒车等等,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

与气候、交通、技术等条件紧密相关,全国开始出现一些种植经济作物的专业户,形成了经济作物的专业经营区域。和大湖中洞庭山的农民专门种柑橘,江西营州种金橘,温州种黄柑等。另外各地还有以种花为生的花农(洛阳等地)、甘蔗(泉州等地)等。专业户和经济作物区城的出现和形成,表明这些作物的产量和栽培技术在相关地区已经达到相

最新小说: 绣南枝 大明:天下第一皇商 三国之乱世潜龙 精灵版三国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亮剑之砍一刀系统 魂穿之萌妃别想逃 失格魂萦 入青云 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