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区不大,但是地形复杂。沿着山坡建造的城市,仿佛就是一座巨大的城堡。从河岸往西,层层街道房舍往上,就像是一层层的梯田。
或许这样的地形其实并非居住的好地方,毕竟需要爬坡上下。即便街道宽阔,聚居于此的佛郎机殖民者也都有马匹车辆代步,但还是有些麻烦。
但是,这样地形却是一旦发生乱局之后最好的防御地形。每一条沿着山坡建造的街道和房舍,都是一处居高临下的工事堡垒。层层防守,居高临下的打击之下,那将是对手的噩梦。
大明骑兵眼下便面临着这样的局面。他们虽然占据了中桥桥头方圆数里之地。但是目前为止他们所处的位置其实是西区最低的位置。佛郎机兵马迅速撤离河岸,将此处让出来,固然是因为河岸被突破的缘故,但同时也是为了占据更好的地形作战。
若是地势平坦开阔些,大明骑兵将会发挥他们的优势,冲破他们的防线。但是迂回而上的街道,高低落差的地形,显然是不利于骑兵冲锋的。那样做的话,伤亡会很大。张延龄显然不肯这样。
兵马过河稳住阵型之后,张延龄迅速的召集主要将领商议进攻的策略。张延龄毫不犹豫的否决了骑兵冲锋的建议,制定了迂回包抄,正面循序突进的作战策略。
张延龄对西区的地形现在可太熟了。他知道,整个西区有一个最大的软肋位置,那便是位于东南侧的那条通向军港的大道。那条道路通向军港,佛郎机国人员物资出入海港和西区都是从港口。那是佛郎机人专属的出海通道。
但正是这条道路,破坏了整个西区的防御格局。为了车马物资出入便利,那条道路选择了最为平坦的地势修建,从而能够便于大量军事物资和人员车马通行。所以,它从军港延伸出来,直通的便是西区地势最低的那条街道,然后联通所有的街道。
张延龄要迂回占领的便是那条通向海港的道路。一旦占领那条大道,便等于扼住了敌人的咽喉。既可防止军港兵马的增援,又可将西区的佛郎机人的退路切断。
张延龄清楚的知道,眼下自己要面对的可不仅仅是西区这约莫三四千的敌人。军港之中还有大量的敌军,他们此刻虽然被汪鋐纠缠在海上,但是汪鋐绝对撑不了多久,他只有三艘铁甲战船,一旦受损严重,便只能撤退。没有了海上的牵制,敌方水军必会靠港上岸参战。那样的局面是张延龄绝对不愿意看到。那将是毁灭性的。
所以,控制住那条通向海港的大道的意义,堪称干系战事的成败。扼守住道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