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女孩来入学了,群臣对此表示不解,赵括只能说,教化是为了改变社会风气,让百姓们知道是非,而女性作为母亲,孩子最初的教育者,让她们掌握一些知识,没什么不好,况且秦国又不是免费的读书,都是要收取费用的,这不能算是浪费国力。
除却学校的事情,另外一个就是农书,赵括与展一同编写的农书在成书之后,被送到秦王身边,秦王即刻下令抄录,随即送到各地,要求地方官吏们推广农书的内容,本身也要认真的学习。地方官吏早就习惯了,赵括但凡写出点什么东西出来,他们就得去背,然后学习,最后实践。
只是,以往的偏理论,可这本农书,就是实打实的东西了,农书里从改变土质,到选种育种,到播种耕作,到农具的使用方式和维修,到牲畜的牧养,果林的防护,如何治理害虫,如何医治牲畜疾病....经济作物与粮食的轮作,可以说应有尽有,赵括定义的农业不再仅限与农耕,将放牧,瓜果园林等一切都包含了进去。
这本书在有些人看来是丢了赵括的颜面,他们不愿意承认这是赵括写的,大概是因为这本书里没有任何劝说君王的话,没有任何的哲学,没有任何的思想精髓,文字不精美,对答也是那样的枯燥,干巴巴的,毫无营养...在齐国的稷下学宫,这更是引发了一场大辩论。
稷下学宫如今算是没落了,可是学者数量还是不少,尤其是秦国灭亡了各国后,这里更是聚集了天下的反秦学者,这些人整日都在谈论着,辩论着,即使他们表达出对秦国武成侯的不满,可是这不妨碍他们对天下马服君的尊敬。
儒家有某个不愿意透露自己学派的学者说:“马服君已经老了啊!他分不清树干与杂枝的区别啊,天下百姓受苦的原因是因为制度问题,并不是因为他们不会耕作,难道他比那些耕作了一生的农人还要懂得耕作吗?他作为天下的贤才,不去寻找解决根本的办法,却沉迷在这些小事之上,这本书,大概是他最失败的一本书了。”
同样有不愿意透露学派名字的儒者愤怒的说道:“百姓最重要,随后才是社稷与君王,百姓是靠着食来存活的,各地耕作的水平不同,这本书上记载了所有先进的农业技术,可以救活多少百姓?制度存在的根本就是为了百姓,马服君这本书是为了天下百姓而作的,在我看来,这本书与论语是可以媲美的。”
同样有不愿意透露学派的儒者冷笑着说道:“苟且偷懒怕事,没有廉耻之心而热衷于吃喝,总是说“君子本来就不用从事体力劳动”,这是子游一派的贱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