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也以为不可妄动淄青。前者陛下已经以程执恭为横海节度使,此时如何能不允许李师道继任?淄青与淮西素有勾结,一动淄青,我军就要发诸道兵马围攻,南面西面淮西必然从后面牵绊,威胁中原淮南,则我军就有两面发不上力,魏博与淄青唇齿相依,必不肯尽全力,只怕暗中资助也未可知。如此劳师远征,徒耗钱粮,臣以为大不妥。若要伐淄青,淮西必除。臣以为国策已定,还是应当先经营淮西,再图淄青。”
李吉甫附议道:
“臣附议。陛下可暗中令各镇加强军备,淄青不服王化五十余年,李师古、李师道兄骄弟纵,陛下优柔之,战机必然不是一次两次。淮西平后,朝廷手握道义,何时兴兵全凭陛下。”
郑余庆、武元衡道:
“臣附议。”
五个宰相里,杜黄裳总揽,陆贽管兵部,户部,李吉甫协助,外务由此三人负责,而郑余庆管吏部、刑部,武元衡管工部、礼部,负责朝廷运作,此时郑余庆、武元衡二人也不同意开战。尽管太子热血上头,李诵还是只得作罢。
还是打淮西的主意吧。散了以后,李诵又拿起了李绛准备的淮西资料。
比起淄青来,淮西的劣势不是一点两点,地方狭小,兵力有限,四面全是朝廷的势力范围,但是淮西却一直最让朝廷头疼,淄青远在山东,而淮西却卡在朝廷胸口。小小的淮西如此风生水起,不得不说的是节度使吴少诚。
吴少诚是幽州潞县人,出身将门,其父曾为魏博节度属下的都虞侯。吴少诚少年时就因为父亲的缘故被授以官职,后来因事来到荆南,得到节度使庾准的信赖,被留为牙门将。入朝时,路经襄汉,见节度使梁崇义不遵法度,曾密表向朝廷告密。后来,受到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的器重,锐意立功,梁崇义叛乱时,李希烈奉命率兵讨伐,便以吴少诚为前锋。等到乱事平定,吴少诚得到实封五千户。
由此可见,早年的吴少诚和李希烈一样,还是忠于朝廷的,但是不久之后,吴少诚的忠心就受到了考验,建中三年,李希烈步梁崇义的后尘,也叛变割据,吴少诚甘心为其所用。在唐朝军队的打击下,李希烈最后兵败身死,吴少诚等人公推兵马使陈仙奇为留后,朝廷也任命陈仙奇为淮西节度使。
但是陈仙奇性忠果,对朝廷很尽心,所以很快被吴少诚所杀,在众人拥戴下,吴少诚自封为留后,开始掌管淮西,并得到了朝廷的同意。
虽然朝廷上下视吴少诚为眼中钉,但是吴少诚的能力确实是一流的,作为藩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