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的局面依然平静。
王忠记得地球上第二年一月开始苏军发动了第一次勒热夫战役,然后在精锐三德子的筑垒地带上碰了个头破血流。
这边都二月了,安特军都没有进行大规模的进攻。
王忠推测原因有两个,第一是速胜派大部分都失势了,现在占据主导地位的是王忠为代表的稳健派。
之所以叫稳健派,是因为王忠穿越前看了不少苟道流网文,觉得稳健派这个词不错就拿来用了。
第二个原因是,普洛森这次撤退得比较彻底。
地球上三德子台风行动失败后,没有如此彻底的溃败,他们还是守住了一個突出部,随时能威胁毛子的首都。
这就导致了毛子之后拼了命的想要“抹平”这个突出部。
所以毛子在自己人员训练、指挥员水平都远远不如三德子的情况下发动了大规模进攻战,白白付出了大量的牺牲。
而这边普洛森全撤退到了十月时的发起线,对叶堡的威胁确实还有,但是没有地球勒热夫突出部那么大。
勒热夫突出部虽然以这个城市命名,但其实这个地方只是突出部的北部顶点,突出部还有个东部顶点,距离毛子的首都只有一百多公里。
勒热夫本身距离首都也就两百公里左右。
所以这个巨大的突出部就像一个尖刀插在战线上,随时能让毛子血溅三尺。
但是观看安特帝国的中部战线则没有这样一个突出部。
如果不考虑地面的曲率,单纯以地图上的情况来形容,现在整个战线是一个斜线,以最北端的圣安德鲁堡为起点,一路划向南方滨海要塞-博尔斯克。
如果把安特优罗巴部分看做一个手枪鸡腿,那战线就是在腿弯曲处砍了一刀。
之所以变成这样的状态,也很好理解,南边是大平原,基础设施相对也比较好,所以普洛森推进得比较远。
北边又是沼泽又是湖泊群,还有大量的森林,于是普洛森军打得就比较辛苦一点。
也因为这样,在北方普洛森人的补给反而更好,一方面路短,另一方面靠着大海,有海运支持。
南边普洛森人也投入了战列舰,但毕竟普洛森人在这边的港口无法支持大型舰艇,用不了多久那艘战列舰就要通过中立国控制的海峡撤回到普洛森帝国盟友的港口去大修。
这种大型船开个一两年就要大修的。
地球上差不多也是一个这样的斜线,然后中间有个勒热夫突出部。
这差不多就属于一看地图就知道为什么毛子要拼命把这个突出部夺回来。
但这边没有这个突出部。
王忠这些天抽空缕了一下时间线,发现这个变化可能和自己有莫大的联系。
首先是在绍斯特卡的防御作战,王忠所部,以及他的上级基里年科率领的集团军,还有卡舒赫的军,牢牢的卡住了杜瓦河防线。
在地球上被包围歼灭的几十万部队因为这个理由,大半跑出了包围圈。
这就使得安特帝国能拿出部队在普洛森最人困马乏的时候发动反击,并且一举成建制的歼灭了普洛森十万人。
而这也是王忠亲自率队打出来的。
这个胜利大大鼓舞了安特军民的士气,估计也影响了普洛森各级指挥官的判断,所以他们很干脆的撤退到了可以稳固防线的地方,没有留下任何能容纳几十万人的超大型突出部。
没错,地球的勒热夫突出部非常巨大,虽然只有一个第九集团军驻守,但是这个集团军和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规模差不多。
热勒夫突出部甚至大到可以容纳从前线撤换下来的部队进行休整,毛子一次进攻时突破口附近刚好有换下来休整的装甲师,然后装甲师的指挥官以惊人的素质,在集团军司令部一片混乱无法发出有效指令的时候自行判断敌人攻击方向,发动了反击。
也正是因为热勒夫突出部非常巨大,所以三德子才能在这里实施弹性防御——有纵深才能弹起来,钢板敲起来只会邦邦响,并不会让人感觉到弹性。
平整的、没有突出部的战线,意味着普洛森如果还想对叶堡发动攻击,就又得重走一次300公里的突进路。
但是没有突出部,也意味着普洛森统帅部只需要更少的部队就能把防线填满,他手里有更多的力量用来干别的事情。
敌人恢复进攻之后,南线的压力会陡增。
地球那边,正是因为存在热勒夫突出部,三德子不得不拿出几十万部队防守突出部,遭到毛子进攻的时候还不断的要增援,大量部队被拖在热勒夫突出部。
这次应该就没有这种好事了。
王忠这只小小的蝴蝶,终究还是把历史的走向给吹歪了。
说不定有更多机动力量的普洛森帝国真的会一波推到库巴去,然后安特就要在缺少油料和取暖用燃料的的状态下继续和普洛森帝国战斗了。
王忠可以想象,战斗一定会变得非常艰难。
无论如何都要粉碎敌人占领库巴的意图。
不过这不是王忠现在要担心的事情。
普洛森人进攻最早也在四月份,泥泞彻底好转之后。
还有三个月的时间给王忠准备。
2月10日,审查委员会召开第二次新装备审查,这一次经过一个多月测试的涡流式100毫米炮运载车也被加入了审批名单,而且放在倒数第二个登台。
倒数第二,这是被当做压轴了啊。
在压轴的100毫米火炮运载车登场之前,还有17款改进型武器等待审批。
大部分改进都是根据战场反馈进行的。
只有三款武器是革新了生产工艺,所以修改了设计图以适应新工艺。
17款改进型武器只有五个被判定为合格,转交军械局开始组织人手生产。
然后就轮到王忠的得意之作,“涡流”坦克歼击车了。
科晶总工意气风发的走进审查大厅,让助手把涡流坦克歼击车的图纸挂在黑板上。
王忠看得出来,这个图纸比之前细化了很多。
图纸挂出来的时候,审查委员会中陆军的代表瞪大了眼睛。
“这是什么?”他问道,一开始看的科晶,但紧接着就转向王忠了。
王忠:“坦克歼击车,因为要装更大的火炮,所以不得已采用了无炮塔的设计。等从联众国引进的机床到位,我们就可以制造搭载有如此强力主武器的坦克了!带炮塔那种!”
委员们全都露出了“原来如此”的表情,连连点头,看起来就投票让这个设计通过。
甚至没有人要提问。
王忠本来以为需要舌战群儒,最后才能让涡流的方案通过,没想到通过的时候风风平浪静,仿佛这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一样。
送走了科晶总工,最后一个审查项目出现了。
托卡列夫拿着他的杰作,进了审核的房间。
面对坐在长桌后面的评审们,他直勾勾的只看着王忠一个人:“罗科索夫将军,我按照您说的,重新弄了把样枪出来。您跟我说这是一把在200米距离上依然能打中人的冲锋枪,我想我已经把符合您要求的武器造出来了。”
说着托卡列夫拿着样枪直接走向王忠,结果马上有好几个审判官打开房间侧门冲进来,把他按在地上。
王忠:“让他过来吧,不过来怎么把枪递给我呢?”
结果审判官之一夺走了托卡列夫手里的样枪,然后毕恭毕敬的双手托举到王忠跟前。
王忠摆弄枪的同时,托卡列夫也从审判官们的钳制中解脱出来。
他赶忙解说道:“我进一步缩短了子弹的长度,减少了装药量。这样一来步枪满弹时的重量大大降低了。
“缩小子弹带来了射程和威力的衰减,我们反复测试了很多次,终于把每一发子弹里发射药的量调整到了合适的水平。
“发射药再少一点,弹道会明显弯曲,达不到您要求的200米射击精度。
“发射药再多一点吧,精度什么的都会上升,但根据您的说法,这种精度的增加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很好!”王忠称赞道,“托卡列夫达瓦里希你已经领悟了我的意思。”
说着他低头仔细端详了一遍手里的样枪。
看起来……有点像vss“螺纹剪裁机”微声步枪。
螺纹剪裁机步枪最大的特征,就是那个非常粗的消音枪管。王忠不知道为什么这把枪也有这么粗的枪管。
他便问托卡列夫:“为什么枪管这么粗?”
托卡列夫:“为了保证较好的稳定性,我们在枪管里设置了导气装置,把一部分射击时产生的火药气体导出枪外,降低后坐力。比较意外的是,这个设计让这把枪发射时的枪口闪光和烟雾都比较小,尤其是声音,小了很多。
“我们推测是因为火药气体的一部分能量被导气装置分散掉了,导致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只有320米每秒,低于声音的速度,所以子弹不会有突破音障时巨大的声响。
“同样因为导气结构分散了火药气体,所以子弹离开枪膛时火药气体冲击周围的形成的声波也更小。”
好家伙,为了提高射击时的稳定性,无心插柳弄出了微声步枪。
这时候陆军的代表问:“等一下,这枪发射出来的子弹那么慢吗?那弹道会不会非常弯曲?”
托卡列夫答道:“是比一般子弹要弯一点,但是毕竟只是打200米,零点五秒左右就到了,总下坠的量其实还好。
“如果是要射,这种下坠其实无关紧要。如果是举起来精确瞄准,我们可以在标尺上把这种下坠也考虑进去,让射手在瞄准的时候实际上会把枪管抬高一个几乎无法察觉的角度。”
王忠担心的问:“但是速度慢了,子弹的杀伤力会不会不足?”
托卡列夫答:“我们用软胶测试过,直接命中的时候,这玩意因为动能比较小,反而在模拟人体的软胶内翻滚,能量都转化成了破坏,而一般子弹大部分能量都被从另一头穿出去的子弹带走了。
“当然,论穿透能力,这东西确实不如高速弹。也可以拆掉导气装置,使用普通枪管射击。”
托卡列夫打了个手势,于是助手又拿出一把枪,看起来就像是缩短版的德拉贡诺夫狙击步枪。
当然,是没有瞄准镜、加长弹夹版本的。
托卡列夫:“您小心,这东西打起来可跳得厉害。”
王忠咋舌:“批准哪个版本,我要亲自试一试才行。”
马上委员会的干事答道:“旁边就是护教军的室内射击场,用人民体育馆改的,可以去那里试射。”
“好,就去那里。”
三十分钟后,王忠两把枪都打了有三四十发。没有导气管、弹速快的那把扫射的时候真难用,让人怀疑他装的根本不是减装药弹,所以这把想要维持比较好的命中,就需要短点射,一次三发或者四发。
而“螺纹剪裁机”版本射击的时候非常舒服,腰射扣着扳机把20发弹夹清空,也能有一两发上靶,这可是200米的靶子!
试完之后,王忠心中有了定论,他问托卡列夫:“哪种生产工时低?”
托卡列夫秒答:“当然是普通枪管那款。”
王忠拍板了:“那就量产普通枪管那一款。”
托卡列夫大惊;“我认为您更喜欢亚音速弹版本!”
王忠:“是的我更喜欢,但是这玩意今后可能每天要量产六七千甚至上万支才能满足需求,没空搞这种慢工出细活了。”
托卡列夫又说:“可是,那个枪管的加工只是多了半个工时而已,因为枪管导气装置我进行了生产性改造,让它变得易于生产。”
王忠:“半个小时也很多了!一支浪费半个工时,一天产一万支的话,就有五千个工时被浪费了!”
托卡列夫摇头:“将军,不能这样算的。两种武器都可以达到一天一万支的速度,只是生产亚音速弹版本的工厂工人要多一些,因为多了一个造枪管的步骤。”
王忠摆弄着手里的“螺纹剪裁机”。
托卡列夫:“而且两种枪管有通用性,大可以把造枪管的工厂分开,这样两把枪都可以开始生产,根据枪管工厂的产量决定哪一种生产更多,只要多雇佣几百工人就够了。而且流水线这东西,规模越大成本越低。”
王忠想了想,终于点头了:“两种都生产,部队发到哪个版本就用哪个版本。”
(本章完)
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