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氏’是根据封地职官或者当事人杰出事迹而来,所以‘轩辕’、‘有熊’、与‘帝鸿’都是黄帝的‘氏’,他这人既是有熊氏也是轩辕氏,更是帝鸿氏。
如果非要三选一,那黄帝最应该是‘有熊氏’。
首先,黄帝被称为‘轩辕氏’的原因,是他死后被埋进一处名叫轩辕丘的土丘(又叫轩辕坟),这地方具体在哪儿咱就不考证了,反正至少有四个城市都说轩辕坟在他们那儿。
这‘轩’是马车两侧的木质扶手,而‘辕’是驾车的两根木棍,轩辕二字形容黄帝坟前有很多可以用来制作马车的大树。
黄帝被埋进轩辕丘里,当然可以叫轩辕氏;而黄帝那把站妖破邪的宝剑,作为陪葬品一起埋入坟墓之中,也可以叫轩辕剑。
但是人家还活着的时候不能这么叫……这人还没死,咋知道将来埋哪里?
因此轩辕氏就这样被排除。
接下来轮到‘帝鸿氏’。
其实这点也很好排除,因为‘帝鸿氏’是黄帝父亲‘少典’的‘氏’,作为儿子的黄帝当然可以继承老爸的‘氏’。
然而黄帝担任部落首领时期,其部族快速扩张版图,几乎每一代都有年轻人结伴从部落中独立出去开拓疆域。
人家都脱离老爸独立了,自然不会再继承老爸的‘氏’。
就比如黄帝出身‘帝鸿氏’,发展壮大以后自称‘有熊氏’(哥们家里趁熊!),而黄帝的长子自称‘少昊氏’,次子‘玄嚣氏’;下一代,长孙‘颛顼氏’,次孙‘高辛’氏;再下一代曾孙‘帝喾氏’,‘缙云氏’等等。
在黄帝之后二百年中,从有熊部落中,分离出至少二十个能在历史上留下一笔的大型部落,所以黄帝被视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往前倒推四千年,咱们都是打一枝儿来的。
好,有关‘氏’的内容就写到这里为止,接下来讲讲为啥当时的人们为啥那么热衷分家。
其实道理很简单,原始社会改造自然能力差,人口一多,东西就不够吃了,只能委派部落里冲劲最足的年轻人合伙去别的地方闯荡。
作为生活在物质极大丰富的现代人,肯定很难理解古人的苦衷。
要知道,不但家禽牲畜,甚至所能见到每一种农作物,包括且不限于粮食水果蔬菜,都是经过人类上万年驯化改良后,才具备现如今的品相。
今天的青海省还能找到一种品相相当低劣的野燕麦,不但麦穗颗粒极小,而且口感十分粗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