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进入和淘汰,很多淘汰都是自愿发生的,因为姜榆罔一遍遍地向这些战士们详细地讲述重甲骑兵将要肩负的任务,许多人因为这种敢死队一般的任务而感到畏惧,继而退出。
但是也有许多人很相信一点,那就是姜榆罔本身也是重甲骑兵队伍中的一员,甚至还是带头的领袖,将要冲锋在前方,那么既然军主都参与其中,说明重甲骑兵其实没有想象中危险。
而随着后来整个清兵队伍的后勤设施的逐渐完善,各式各样的装甲,包括战马的装甲,以及骑士的装甲,也都开始列装到实际的训练之中,战士们一方面深刻体会到装甲的沉重,另一方面也暗暗为这种重甲的坚固而心惊。
最后让战士们的心态进入一个稳定阶段的是对于重甲的质量测试,一场由造物院院使张大可主持的重甲部队,正式名为大明麓川铁骑的装甲质量检测,在炼金院的武器测试场展开。
这个测试场是莽古山南部的一处谷地,周围都是茂密的树林,因而一直处于隐藏和潜伏的阶段。后来莽古堡建立后,为了尽可能多的供应给莽古堡足够的食物,同时保证食物种类的丰富性,姜榆罔组建了规模庞大的狩猎队。
现在的狩猎队是百草院下的一个部门,而曾经的狩猎队还是一个临时组件起来的临时部门。但是无论是正是机构,还是临时组织,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那就是狩猎队的组织形式远胜于过去莽古山中分散行动的猎人们。
曾经的猎人,采用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是一种即时的狩猎方式,即当存在饮食的需求时,就进山狩猎,而狩猎到的猎物往往可以支持相当一段时间的饮食,那么他们就会随之休息,去从事一些其他的工作,比如采集药草香料,或者是制作工艺品,这也是莽古山中工匠的比例比起来负责后勤的明军民夫更高的原因。
而这种即时的狩猎,其实是一种需求驱动的狩猎方式,这种方式最大的缺点有两个,第一个是不稳定性,每一次狩猎的收获很可能是存在很大不同的,有时候狩猎的结果可能足以支撑多日的生活,但是有时候可能很快又要去进行狩猎。
第二个原因则是动力,这种需求驱动的狩猎本身是缺乏动力的,即猎人们并不是为了狩猎而进行狩猎,而是为了实际的生活需求而狩猎,这种动力从一个自然的角度上来看似乎是符合自然哲学的,但是却非常不符合生产力的需求。
只有不论何时,都严密有组织的进行狩猎,不因为实际的一点对于狩猎的需求而将狩猎行动的程度限制死,反而放开更宽广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