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已经布置完毕,朱由检便出门上了御辇。
而这时候,内阁的诸臣和六部九卿的主官全都在皇极门外候着了,作为当朝重臣,他们需要跟随皇帝一起去祭祀太庙和拜谒天地。
而这些重臣中,如果能位列功臣,死后也是有可能配享太庙的。
“配享之典,国家所以报功而劝忠也,”功臣配享太庙是封建朝代用以表彰忠臣烈士的最高荣誉,这个制度源于周朝,其后历朝历代便延续了下来。
明朝太庙,地处午门外广场东侧,西侧则是社稷坛。
明朝太庙配享分为东西二壁,东壁以亲王配享,西壁则是功臣。
洪武年间,朱元璋定下了十二功臣配享太庙,分别是:
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岐阳王李文忠、宁河王邓愈、东瓯王汤和、黔宁王沐英、虢国公俞通海、蔡国公张德胜、赵国公胡大海、梁国公赵德胜、泗国公耿再成、永一侯桑世杰。
以上皆是跟随朱元璋起家的武将,而且太庙中没有一个文臣,明初尚武之风可见一斑。
而到了永乐大帝朱棣靖难功成定都北京之后,永乐朝也有四位功臣跟随朱棣配享太庙,分别是:
河间王张玉、东平王朱能、宁国公王真和荣国公少师姚广孝。
除了姚广孝,其他三位也皆是武将。
不过,自姚广孝之后,直到嘉靖年间,再也没有一名文臣能配享太庙。
嘉靖之后,随着文臣地位的崛起,不断有大臣上书要将几位名臣移入太庙配享,比如于谦、夏言等等,不过却被历代的皇帝给否决了。
文臣之中,也仅有两个人配享太庙,一个是刘基刘伯温,另一个就是姚广孝,不过这两个文臣却都是以军功的名义得以配享的。
尽管在土木堡之变后,文臣的地位不断上升,但明朝的太庙配享却仍以军功为主。
当然朱由检也不想改变这一祖制,当前大明正处在大航海时代,开疆拓土的军功才是大明所需要的,文臣想要配享太庙也可以,取得军功就好了。
皇极门外瑟瑟发抖的十几名重臣看到皇帝的御辇出来了,全都肃立站好,这等国家祭祀大典,容不得半点不敬。
都察院的刘宗周还在身边站着呢,这时候被都察院的疯狗们盯上,涉及祭祀大典,就不是寻常的殿前失仪那么简单了。
不过这些内阁辅臣的六部九卿的主官为朝官多年,定力早就练成了,早年间凌晨三四点就得出门上朝的基本功还没有丢,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