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大势好比是一个人的身体,京师是头脑,宣府、蓟镇等边防是肩膀,黄河以南,大江以北的中原地区是腹心,。一个人身上最重要的地方便是腹心。边疆烽火燃于肩膀,对身体的危害甚急,流寇作乱于腹心之内,对身体的影响甚深。紧急的固然不能谋划迟缓,而影响至深的更不可以稍有忽视。如果腹心安然,脏腑无恙,就可以输送精血,运行骨骸,以拥戴头脑,护卫风寒于肩膀之外,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所以臣以为先安内然后可以攘外,必先可以足食,然后可以足兵,必须保护民众才能够荡平流寇。这是今天辩证施治的根本,不是敢缓言攘外,因为急切于攘外,才不得不先安内。”
崇祯听了感觉甚是有道理,于是又问具体的细则,杨嗣昌简练的概括道:“议和外族,平定内乱。”
……
杨嗣昌入阁之后,虽不为首辅,但由于崇祯帝对他十分的依赖,所以于首辅来说,除了名号之外,也大差不差了。
所以,整个内阁基本是在围绕着杨嗣昌一人在转,他制定什么行政方阵,直接于皇帝讨论,如果没有什么异议,就直接施行了。
在于女真议和方面,崇祯帝也抱有若有若无的态度,一方面是被女真这些年打怕了,期望议和来摆脱这种整天担惊受怕的日子,另一方面却又放不下天朝上国的面子,大明居然打不过别人而去议和,这是大明从未有国的事。
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哪怕丢掉土地也不议和,只有大明在胜利时,对失败者施舍怜悯才会提议和。
所以这事崇祯便一直拿不定主意,他在听完杨嗣昌的报告后,又想听听他所倚重的另一位大臣陈渊的意见。
崇祯如此态度,杨嗣昌便明白,这议和之事想要成功,这个陈渊将会是非常关键的人物。
陈渊不日就要离开京城去到辽东了,可这个时候皇帝又突然召见自己,他已是奇怪的很,但更令他奇怪的是,他正准备进宫去面见皇帝,却又在家门口遇到了当今辅臣杨嗣昌的拜见。
杨嗣昌一下车驾,马上便一眼看到一身绯色打袍的陈渊,便立刻上前报拳。
“陈大人,恕我今天不请自来啊!”
陈渊之前很少与杨嗣昌有过交集,之前虽然见过几次面,但却映像不是很深,知道他被崇祯选拔进了内阁,他便一直在外组织对金的准备工作,再也没有见过他了,所以难免有些面生,乍一看还真不知道来人是谁。
望着陈渊满脸疑惑的表情,杨嗣昌到也见怪不怪,马上自我介绍说:“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