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体仁想让复社领导下的报纸闭嘴,是真怕了社会舆论的威力。
崇祯帝为了挽留温体仁便应了下来,命复社之报纸,再不得传造温首辅之秘事。
虽然温体仁的内容不能写了,那还可以隐喻嘛。
于是在复社众才子的笔下,他们又塑造了一篇名为《温体二之传记》的杜撰,将“仁”字缺“人”意为温体仁不是人,明眼人一见便知是代指谁。
这下温体仁可彻底坐不住了,又上表皇帝哭诉委屈,崇祯便索性下令,让复社之报纸,不准直写或含沙射影朝中的任何大臣,这事才告一了段落。
陈渊与温体仁交手了第一个回合,他想用民间之舆论狠斗温体仁掌控的朝堂之舆论,目前看来是失败了,总体上来说陈渊是落了下风。
但一件事的突然发生却是彻底改变了这场政治斗争的力量对比。
崇祯八年九月,后金之军又一次突破长城一线,进到关内,一路所向披靡,无人可挡,直指京畿之地。
这场突如其来的进攻让朝堂一众大臣手忙脚乱。
崇祯连夜在平台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如何应敌,可上次金兵来犯时,犯是建言出力的朝臣都没个好下场,大臣吸取了教训,便一一默口不言,选择明哲保身。
“怎么了?都哑巴了吗?朕问你们应敌之策,怎么全都低着个头?”崇祯很是生气,虽然他对政事勤勤恳恳,但有时候真的感到力不从心,这些个大臣们深谙中庸之道,竟没一个正直敢言合他心意的。
他到是也不想一想,如今这个局面是谁造成的,早年的那些敢言肯做事的大臣不是被他杀了,就是被他丢进了深山老林,留下的这些个墙头草,怎么敢进谏。
崇祯扫视朝堂,一眼便盯住了兵部尚书王光兴,问:“大司马有何良策?”
王光兴直呼倒霉,但也不得不出列答道:“目前之形式,只有尽快召集天下兵马入京勤王才是正理,臣力建议急调宣大总督卢象升之天雄军,三边总督洪承畴之西北军,宁远总兵吴三桂之辽军,即刻入京勤王。”
“调这么多的军队,后勤可是能跟上。”崇祯不无担心道。
这时户部尚书严自毕出列言:“目前户部大仓内的响银和粮草倒都还是足够,保证几万大军的一二月后勤倒都还是足够,怕就怕金军这次是长期作战,战况持久之下我们就支持不住了。”
“也就是说我们得速战速决?”崇祯问说。
“是。”严自毕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