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申辩篇1-13庭审局势》
【解读•何永旗】
大家好!今天开始分享苏格拉底《申辩篇》的总结。同时也希望读者们,通过对这两篇的解读阅读,能对哲学泰斗“苏格拉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读苏格拉底的《申辩篇》,主要还是为了解他的思想和语言技巧!在他的言谈中,能看到这个人的思维是什么样的,这非常宝贵!
苏格拉底没有出过书,有关他的言谈,都是由他的跟随者(学生),柏拉图所收集整理;其中重要的篇幅,就那么几篇。
《申辩篇》记录了,苏格拉底在法庭上的答辩,这是苏格拉底本人亲口的申辩。
通过《申辩篇》的阅读,能清晰了解苏格拉底的思维模式,以及与他有关的事迹。比如他做了什么?怎么惹上官司的??还有苏格拉底最后怎么样了?这些问题,我们都会逐一解答。
不过,读者们需要有耐心!
柏拉图的《裴多篇》记录了苏格拉底在羁押期间,与友人在狱中最后交谈的内容。《裴多篇》的作者是柏拉图,最后的处死苏格拉底时,他并不在场。
柏拉图是在苏格拉底死后,访谈了那些在狱中,拜访过苏格拉底的人,这就是《裴多篇》所记载的内容。
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说是《苏格拉底申辩篇》呢?答案是:苏格拉底在法庭上的答辩,最后由他的学生柏拉图整理;记录的内容,都是苏格拉底本人的口述答辩,那这篇文章就属于苏格拉底了。柏拉图只是代替老师,把他的话,记录下来。这不属于柏拉图的思想,所以作品署名上,是苏格拉底的答辩。
(庭审开局)
通过上段陈述,能看出苏格拉底的明智之处,首先他把注意力,放在了那些对他的控词上。然后,有个感觉说“那不是我”;注意!这个“那不是我”是条主线,它会一路贯穿到底。
接着,苏格拉底把原告对他的指控,定义为是对他的“污蔑”。
此时听审席的观众,是听众;他们没有帮助苏格拉底的义务。听审席,只是辨别原和被告辩词的对错,谁说的话有说服力?那样庭审席就会支持谁。
注意!最终判决,要等到申辩结束,最后的法庭判决,是根据最后的得票宣判的。票数多者胜诉。
这场庭辩与事实的关系不大,主要还是看答辩双方谁的口才好。谁的口才好,就能赢得法庭听众席的支持率和投票,票数过三分之二就是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