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功启三秋
六年前,在东京汴梁无助的黑夜里,救走张谧母女的白衣公子,便是孙秀才。姓孙名复。
没错,他就是十年后震惊华夏,朝野上下传诵的德高望重的学者---孙复!
与其说晏殊挖掘了同窗范仲淹,那么孙复的成就,便是全赖有范仲淹。
范仲淹认识孙复的时候,是刚好晏殊为南京留守官,已风闻范仲淹通晓经学,尤长于《易经》!哎呀,这样的人可都是智通天地,慧达古今的,于是便邀请仲淹协助主持应天府学的教务。
对于有幸能参与曾经滋养自己学术得到神速进步的应天府书院管理工作,范仲淹当是尽心尽力。
为了培养人才,范仲淹干脆搬到书院去住。
范公制定了一套作息时刻表,按时训导诸生读书。夜晚,还经常深入宿舍,检查和责罚那些偷闲嗜睡的学子。
而且定期出命题作文。每当给诸生命题作赋,他必定先作一篇,以掌握试题难度和着笔重点,使诸生迅速提高写作水平。
应天府书院的学风,很快就焕然一新。四方前来就读和专意向范仲淹问业的人,络绎而至。
范仲淹都以十足的热诚接待这些迢迢而来的学者,不倦地捧书为他们讲授。
有时,还用自己的微薄俸禄招待他们吃饭,以至自己家中窘迫不堪。
老范总是穷得丁当响。就是因为天下爱读书的穷人,实在太多了
这时候,孙复年纪还小,家徒四壁唯有一边游学一边乞讨。乞讨!没错,这时候的孙复,无疑是一个穷得揭不开锅的乞丐文人。
听说了范仲淹的好人好事,于是前来拜谒范公。范仲淹即刻送了他一千文钱。
过了一年,孙复中了秀才,可家里依旧穷得揭不开锅。
孙秀才唯有又来拜谒范公,范仲淹一边送钱给他,一边问他为何匆匆奔讨,不坐下来静心读书。
孙秀才悲戚地说,“家有老母,难以赡养;若每天有一百文的固定收入,便足够使用。”
范仲淹对他说:“听语气,你不像乞客。待我帮你在本校谋个职事,让你一月可得三千文,去供养老人。如此这般,你能安心治学不能?”
“能!”
孙秀才大喜拜命,从此,跟着恩师范仲淹攻读《春秋》,还跟着恩师习剑法。
在应天府书院,孙复仿佛重复范仲淹当年岁月,一样地连岁苦读,从春至夏,经秋历冬;凌晨舞一通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