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等着你呢!”
刘病已拉着许平君一起去,许平君拧不过他,就只好跟着。至于刘邦等人,再一次被他无视了……
商鞅在判官府等了很久,刘病已他要亲审。倒不是刘病已的功过有多为难审,而是好奇他的霸王道杂之。法家和儒家一向都有冲突,仁政和法治一直存在一定的对立。法家儒家都是枉顾国法,儒家法家都是严法酷吏。
刘病已的治国方式颇值得诸子来借鉴,单一的学派思想似乎都有避免不聊差错,用多种学派来进行调剂,应该可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我带着刘病已走进商鞅的官房,许平君在外面等,她不是判官府的官身,无法进到审决的现场。
商鞅先是朝我施礼问候,待我回礼之后,才请刘病已坐下。
道:“刘病已,还是刘询?”
刘病已笑道:“刘病已!”
商鞅微笑道:“好,就叫你刘病已,我已细细阅过你的生平,有些问题要问你,你只管如实回答就是,地府一向公道,不会重判,也不会轻牛”
刘病已拱手道:“大人问来就是!”
商鞅沉思了一下,道:“暮为平民,朝为子,感觉如何?”
刘病已笑道:“开始只道是得之幸,后来只觉芒刺在背。”
商鞅笑道:“好一个芒刺在背,我很想知道你对法家、儒家的看法。你那句霸王道杂之让我很是好奇。”
刘病已道“法家儒家,皆为帝王用。法尚刑名,儒好宽仁。大人可知百姓如何?”
商鞅反问道:“百姓如何?”
“百姓民,不知礼,好财利,若是一味宽仁,则百姓骄纵,为谋利而违国法,胆大包。若是一味严苛,则民无知而犯法,于情不合。是以周行王道而有五百年大争之世,秦行霸道而下皆反。我以霸王道杂之,功业乃成。”
商鞅带着一种欣赏的目光不停点头,又从一边抽出一卷竹简,念道:“今有人间汉朝皇帝刘病已,经判官府审决,过为下下,功为上上,判官府议其留居地府任职为官。刘病已你可心服?”
刘病已偷偷看我,目光中带着询问,判词大致听得懂,但这个留居地府任职为官是个什么意思?地府还有官可做么?
我见他看我,就微微点头,他才道:“病已心服。”
商鞅又拿刀笔在竹简上修修改改,过了一会才重新拿起来,径自递给我。
装作没看见刘病已脸上的疑惑,看一眼商鞅的审决。刘病已的任职部门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