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的事要从孙耀回耀宣开始讲起。
孙耀大概是在10月左右回到耀宣的,之前他曾在英国读过四年大学,毕业后又被姜总放到本地日报社的广告部担当招聘版块的广告位销售工作。一年下来,据说孙耀的销售成绩十分喜人,并成功在工作之余为耀宣拿下部分高校内的媒体渠道。甚为欣喜的姜总便立刻召回孙耀,耀宣这位二十出头的年轻副总便如此这般走马上任。
那时,正是李宏堃副总为耀宣奉献青春的第十个年头。
或许是因为缺少培训与交接,也或许当时信息流媒体刚刚雄起,迭代更新速度之快令人应接不暇的缘故,总之孙耀刚接手客户端媒体之初,业务拓展进行的不尽如人意。接着进入了一种我们称之为“送创意卖媒体”的广告销售恶性病症中,后来孙耀总是拿着一堆不清不楚的brief(有时干脆没有brief)令创意部被动地陷入一种临时加班“擦屁股”的工作状态。
时间一长,创意部中弥漫了身心俱疲的逆反情绪。
不巧,创意部的管理是划分在李宏堃手下的。
有一天,姜白玲将我唤进她的办公室,并让我拿出孙耀下的所有的brief单,我一时有些手忙脚乱,去请示李总,李总也并不在自己的办公室内。
要知道,只有在比稿或大case需要presentation的rehearsal阶段姜白玲才会叫我去她的办公室,跟她一起抽几根烟,聊聊工作以外的事。
我把整理好的brief(必然剔除了有些太惨不忍睹的)放到姜总的办公桌上,她用眼神示意我先坐,并自顾自地翻看着那厚度相当可观的一摞4A纸。
姜白玲那天说的最后一句话令当时的我着实有些百思不得其解。
“潜龙勿用。”她叹了口气,如是说。
啊,好像有点说远了,让我们回到事故发生的源头——仲海地产。
仲海地产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乘着经济改革的大浪潮于本土崛起的拥有着雄厚实力的房地产公司,旗下除了商业写字楼、豪华住宅区以外,在九十年代开始更是将生意触及电影、主题乐园、音乐、游戏等娱乐领域。
孙耀回归耀宣后,姜总将仲海交接给他进行服务与维护。接手后的第一个大case既是仲海于本土赞助的全民广场舞活动方案,这个活动将持续第二年的整个夏季,是落地本市的重要campaign。
为做好这个campaign,自然贡献出创意团队最中坚的力量——文案工作由我一手操办,美术设计工作交由小黑带领两个功底相当出色的设计师共同完成。
那是一段昏天暗地、不知今夕是何年的通宵时期,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小黑不知何时留出了络腮胡子,办公室散发着由头油、汗臭、脚臭交织组成的微妙味道(连罗姐从韩国买来的强力除臭剂都无法消除)时,部门工作调整成了早晚轮班制。
就在我暗自庆幸人手尚且足够,特殊时期勉强可以应付工作之时,隐患就埋伏其中。
出事前的某一天我正在家中补充缺失的睡眠,留守在工位的小黑接到孙耀的指示,急需增加一张带有城市知名地标的活动前导悬念海报,自然这加急的工作并没有下达任何邮件或纸质形式的brief。
后来的提案会上,当那张没有brief的海报出现在投影幕布上的一瞬间,我就像站在山下看见西西弗斯一般——那从山顶滚落的巨石正正地砸在了我的头上!
海报上出现了一个不该出现的地标建筑,那座建筑由于违规建设与建材问题早已于2015年被拆除。
没想到一次尚在讨论阶段的会议中出现的一张layout居然在一向宽容的仲海那里成为了严重到罪无可赦的大失败。拍案而起的客户代表直接在当场宣布了合作终止。
由于没有brief,创意部与客户部双方爆发了压抑许久的争吵。在一切无可收场之后,姜白玲私下找李宏堃与我下达了开除小黑的处置结果。
义愤填膺的我当即提交了辞职报告,并将画面中出现违规建筑的问题归结在我整理的地标建筑名单中,但人人都知道那份名单是孙耀当时在QQ上直接敲出来的。
临走前我告诉李宏堃与姜白玲,希望我的辞职可以平息公司内部的骚乱,并留住小黑。
不出半个月,小黑在一个陡然降温的下午约我出来喝茶,并将自己已经离职的消息告知了我。
那天,小黑的眼神中透露出对耀宣传媒永远无法磨灭的忿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