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将杯子推向了对面拘谨的杨莹玉,“杨小姐,本王请你来,是有一事请教。周南县原何变成现今这般?自进城一路行来,城中房屋似乎并未受到水患的严重影响,为何现今百姓只能住在县衙内?”
搞得和z国五六十年代时一样,吃着大锅饭,不过那时的z国起码住是住在自己家吧。
可是他们进城后所看到的城中房屋,并不像是被水淹过,就是破了些,但并没有水淹而留下的痕迹,百姓却是集中在了县衙内。
这里人盖房子虽说城里的已经用上砖,但是砖贵,并不是所有百姓都用得起,还是很看到很多以土为主的房屋。
如果水真的淹进了县城内,这些以土为建的房子,是很容易停下印迹的。可是他们一路进来,都没有看到这样的痕迹。
这是其一,其二就是,虽然炎習并没有成熟的防洪防旱之法,但每个城,包括小小县城,城墙都建得很厚,用来抵御敌军的同时,也有防洪之较,只要城门紧闭,虽不能完全的阻隔洪水,不过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而且周南县内并没有河流,连条小溪都没有,平日百姓喝水只能靠井或是出城去河里运水进城,这也令周南县有了个特殊的职业,便是卖水贩。
子夜大致猜出了原因是什么,不过刚才靖王这个社会生活的白痴问了他这问题,他个人认为,这问题由他回答,不如由这里的当家做主者回答更能让靖王明白些--百姓真正的疾苦与灾后生存的不易!
杨莹玉欠了下身,没有那个胆子去接水,而是低着恭敬的回答:“回贤王爷话,半年前,也就是去年六月初开始,周宁县没有一天不下暴雨。
接连一下就是半月,城外的运河之水已漫过了石桥。
周南县朝上与三溪县之中,有座堤坝,本是用来蓄水防止干旱,但因长年失修,父亲担心堤坝会出问题,派人去查看了堤坝后,发现已出现了缺口。
此事可大可小,父亲担心若是堤坝一毁,那水直朝周南县而来,仅靠城门必不能阻止洪水的冲击。
于是父亲命臣女将县城周围的百姓劝到城中躲避,留下的几百个壮劳力在北城门外用木材把城门封死,他自己带着城中的大部分壮劳力前往堤坝处,想补上缺口。”
一滴泪水垂直落下,滴在杨莹玉的脚面,接着便是一滴接着一滴。
“可是他们走了没多久,洪水就冲了下来。。。。。。父亲是在第二天下午,才被李叔叔背了回来,当时跟着父亲回来的百姓,还不到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