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崇祯故事 > 第38章 元旦

第38章 元旦(1 / 1)

阜财门(南门)的城墙上,一队披甲军士肃然而立,盔甲鲜明,刀枪锃亮,那些平日负责守城的衙役和民壮们散立在军士队伍两侧。

这次后金派使者来,虽然尚未发现有大军跟随,但战时机制已经启动,刘必显和丁有三取消了军士们的元旦休假,全体整装进入战备。

杨铭站在箭垛后面,举着望远镜看着远方。镜头里,官道的尽头处扬起了灰尘,随即,排成阵列的铁甲骑兵从灰尘里显现出来,画面越来越大,可以看出这是数百名骑兵组成的阵列在前进,阳光照在人和马披挂的盔甲上,点点鳞光层层叠叠的闪耀着。

后金的骑兵阵列到了离城四里处,缓缓停了下来,前排的骑兵往两侧分开,中间三骑冲出阵来,为首的一骑穿戴着细密的铁甲,外面披着黄色的大袍,身材看起来有些发福。在他的身后,两名披挂着铁甲的巴牙喇骑兵持着长枪,挎着马刀和箭囊,肩上背着长梢角弓,紧紧地跟随护卫着。

三骑冲奔到离城墙两里处,挽住了缰绳,缓缓停了下来,远远地眺望着城墙,坐下的马匹喷着热气,左右来回踱着。

皇太极如约而来了!

《清太宗实录》卷五有皇太极在两军阵前单骑向敌上前对话的记载,看来此人的确胆略非常。

瓮城里,丁有三带领的八十名骑兵和二百名步兵严阵以待,准备随时出击救援。

这八十名骑兵几乎就是丁有三的全部骑兵力量了,他们基本上是由明军中的旧兵组成,很多人并不是真正的骑兵,只是会骑马而已。而那些步兵除了几个军官和少数骨干是明军旧兵之外,其余的绝大多数是从俘人中招来的健壮之士,训练都没经历过几场,更别提上阵接敌了。

这些人自从当了兵,十来天里一直吃香喝辣,好不快活,现在终于到了要卖命的时候,一个个都面色沉重,冷汗直冒,甚至全身发抖者也不少。

杨铭在瓮城内披挂装备,他脱下袴褶袍子递给妤黛,双臂舒伸着,妤黛麻利地将凯夫拉防弹衣穿到他的羊绒卫衣上面,然后给他披上绛色袴褶袍子,再将凯夫拉头盔递给杨铭戴上。

一匹披着皮甲的枣红色骏马牵了过来。杨铭接过缰绳,左手把缰绳分开越过马头挂于马颈部,将无名指插入两缰中间连同马鞭抓住髻甲毛,抬起左腿将脚掌踩入马蹬内,右手抓住后鞍桥右侧,右脚蹬地轻轻向上跳起,左腿伸直身体挺起,右手撑在鞍前部,右腿伸直抬起迅速跨过马体,双手支撑体重,轻轻坐于马鞍上。

“好!”一旁的丁有三轻声喝彩。杨铭的这个上马动作是非常标准的,丁有三心里甚是佩服。

马背上的杨铭双手持缰,挺直着身子,手心全是冷汗。

在美国,一期马术课程学费要5000美元,而一匹入门级的赛马要价十几万美元,杨铭从未考虑去学习这种贵族运动,他只是在一个德克萨斯同学家的牧场里骑过几个小时的马,摔过好多次才练会了这个上马的姿势。

许莹拉开手里的行军袋,举起HK416步枪递给马背上的杨铭。杨铭接过步枪,将三点式背带挂到脖子上,步枪斜挂在身体的左前方。三点式背带较之两点式背带的优点是可以在不摘下步枪的情况下,只需解开一个扣子就可以快速切换到射击状态。

披挂完毕,许莹将一个包裹递给杨铭,这是杨铭为皇太极精心准备的回礼。

瓮城的吊门放下了,杨铭冲许莹笑笑,做个鬼脸,双腿一夹,策马而出。

阜财门(南门)瓮城的门是朝东开的,杨铭策马出了瓮城,随即右转奔上了官道。座下的骏马开始加速,杨铭小心翼翼地控制着身体的平衡,所幸明代的军马是蒙古马,这种马的力量和速度都较现代的欧美良种马差很多,骑过洋马的杨铭尚能勉强控制住座下的战马。

皇太极立住了战马,目光漠然地看着前方的瓮城。今天,正月初一,后金大军在通州河驻跸两日后,全军开拨东进,皇太极留在大军之后,要来会一会杨铭。他熟读三国,对招降敌方官将有着近乎偏执的爱好,历史上,他曾用十年的时间两次招降祖大寿,还曾将自己的侧妃博尔济吉特氏送给叶赫部的南褚,甚至不惜派出自己的皇后招降洪承畴。

一匹枣红的战马从吊桥出来,马头右转朝着他的方向直奔过来,马背上穿着袴褶袍子的年轻人高大的身体笨拙地控制着平衡,身前挂着的短铳随着马蹄的起落而晃荡着。

皇太极淡漠的目光里露出一丝欣喜,他下意识地看了看眼前的地面,冬季的北方大地干燥而坚实,一丛丛枯黄的杂草在地上趴伏着。

杨铭策马向前,越来越近了,马背上披着黄色大袍的中年男子的脸渐渐清晰起来,那种淡定雍容的姿态和锐利而淡漠的目光,展示着他无声的威严,让杨铭不禁有一种后背发凉的感觉。

挽缰减速,杨铭在马背上前俯后仰地控制着身体平衡,终于挽住了马。

缓缓的蹄声,杨铭稳住身体,慢慢向前接近,在离对方四五步的距离停了下来,他看到对面马上的皇太极脸上露出了微笑。

“你就是杨铭?”短暂的沉默之后,皇太极首先发问,声音不大,但是充满了威严。

“正是在下!”杨铭对皇太极拱拱手。

“你的大炮很厉害,朕很钦佩。”皇太极淡淡地说道,似乎那些死在杨铭大炮下的后金兵根本影响不到他的情绪。

仍然只是拱拱手,杨铭没有说话。

“你不是明国的官将,但你忠心为国,朕很钦佩。”皇太极继续说着,“袁崇焕千里驰援,亦是忠心为国,朕也很钦佩。”

杨铭知道皇太极是拿袁崇焕的前车之鉴在离间自己,心道这袁崇焕也不知道和你有什么勾兑,有勾兑倒也罢了,你还设反间计坑了他……

“大汗的反间之计也是十分厉害,杨某佩服。”杨铭微笑着说。

“古人云,兵不厌诈。”皇太极闻言并不恼怒,反倒是微微一笑,“古人又云,良禽择木而栖……”

皇太极这意思,隐隐是把袁崇焕下狱的责任全推到崇祯头上了,而且,再次地暗示离间杨铭。

杨铭有一种冲动,他想问一问皇太极,袁崇焕的这桩千古疑案到底是怎么回事。但他终于忍住了,他知道,现在问过去,不仅得不到答案,相反还会被对方算计。

“朕一向求贤若渴……”皇太极说到这里,目光紧紧地盯住杨铭,原本锐利而淡漠的目光变得饱含热情。

杨铭苦笑,投靠皇太极显然不是在他考虑之列的事情。

“以杨铭你的本事,将来裂土封疆,亦非难事……”皇太极很有耐心,否则他不可能做到用十年时间两次招降祖大寿。

“裂土封疆?大汗,在下志不在此。“杨铭平静地回答道。

“你喜欢美丽的女子?”皇太极目光炯炯地看着杨铭,“朕可以将天下的女子任你挑选……”

想到今天皇太极送上门的四名绝色女子,杨铭不禁脸上一红。

“大汗,君子爱色,取之有道。”杨铭拱拱手,“这天下的美女,杨某无福消受。”

“那你要什么?”皇太极微笑,“朕听说你曾对手下的军士说过,想要天下人都过上好日子?”

杨铭一惊,这些话怎么会传到皇太极的耳里?

“杨铭,平定天下,惠泽苍生,你不行,崇祯也不行,只有朕,庶几可矣!”皇太极淡淡的语气掩不住内心那种强大的自信。

杨铭一时沉默。

在上个世界的历史中,血雨腥风的明末乱世,满清入关平定天下,确实是历史给出的一个最不坏的选择。

李自成的党项军队残暴,所到之处,铲除城市建筑,裹挟失去家园的老百姓在阵前充作炮灰肉泥,只有破坏没有建设。张献忠则形同禽兽。南明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内斗互砍。如此山河破碎,生灵荼炭,谁来收拾残局?

而满清入关之后,迅速地平定了天下,建立了一个东临鄂霍茨克海,南极曾母暗沙,西南界喜马拉雅山,西达葱岭,西北至巴尔喀什湖,正北到大漠,东北跨外兴安岭、直至库页岛,疆土面积1300万平方公里的多民族统一国家,疆域之广,生民之众,远超汉唐。

清朝抗住了沙俄,消灭了准噶尔,征服了蒙古、越南、尼伯尔,平定了新疆、西藏,中国历史上千年的边患在他们手里得到了彻底的解决。

在内政上,清朝实行改土归流,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士绅一体纳粮,解决了明代一直未能解决的国家财政问题。

在文化上,满清全面接受和发扬了汉文化。满族的诗人鄂貌图、岳端、博尔都、赛尔赫、文昭、敦诚、永忠、铁保,词人纳兰性德、顾太清,文学家曹雪芹、文康、蒲松龄、和邦额,散文家麟庆,书法家永瑆、铁保、吞珠、图清格、英和、如山,画家允禧、永容、赫奕、黑寿、莽鹄立、西密扬阿、阿尔稗、庆保、耆龄、文祥、唐岱……他们所学、所用、所服膺、所发扬的,都是汉文化!

天空的艳阳黯淡了下来,一片乌云飘到头顶上,忽然下起了雨。冷冷的雨点刷刷地打下来,杨铭座下的战马昂头嘶叫起来,跟在皇太极身后的两骑护卫正要策马上前,皇太极举手制止了他们。

雨中的皇太极岿然不动,他在等待着杨铭的回答。

城墙上,许莹、刘必显、赵知县、范同舟等人紧张地望着城下远处的杨铭和皇太极,目光所及之处,在杨铭和皇太极交谈之处的后方二里开外,皇太极带来的铁甲骑兵阵列严然,甲杖林立。

许莹一双杏眼紧紧地远望着杨铭,目光里饱含深情,也饱含着担忧,此时,她内心里隐隐有一种危险的预感。

雨落下时,城墙上的人们一阵骚动,有人在寻找避雨的地方,随从们取来雨伞,给刘必显、赵知县等人撑上,妤黛也取了一把雨伞给许莹撑了起来。

“妤黛,你快去军营……”许莹小声地向妤黛吩咐着。

雨势来的快,去的也快,不到片刻时间,雨停了,太阳重新露出头来,阳光洒在雨后的空气里,一阵清新明丽的感觉,抬眼向天边望去,远方的燕山余脉隐隐欲现。

“其实,你们要是不搞文字狱,不搞强制剃发,还是不错的……“杨铭叹了口气,无奈地说。

“剃发么?……权宜之计,时下两国交兵,以为区分泾渭罢了……”皇太极微笑地说,“至于文字狱,是什么?”

皇太极本人推行过剃发,但他并不像多尔衮那么执着。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多尔衮率清军入关,沿途他就忙着颁发诏书,要求归顺的明朝军民人等尽皆剃发。进入北京之后,他正式下达了剃发和更换服饰的法令,要求“投诚官吏军民皆着剃发,衣冠悉遵本朝制度”。

这一命令立刻引起了激烈的反对,不但朝中官员剃发者寥寥无几,大批的前明官员仅仅因为这一制度,就闭门不出,拒绝为清朝效力,或者南下逃离京城。多尔衮眼见统治未稳,担心酿出大变,仅仅一个月之后,就不得不停止了剃发令的实行。

本来这事可以算是告一段落了,但出了个汉奸孙之獬,主动要求推行剃发,又把这导火索点燃了。

这孙之獬是山东淄川人,明朝天启年间进士。清军入关后,他投降清朝,当了礼部侍郎。此人给自己剃了个秃脑袋,留上了金钱鼠尾的辫子,还穿上了满人的服装。结果在朝堂之上,受到了其他汉官的鄙视和满人的耻笑。恼羞成怒之下,这孙之獬便写了一道奏章,向朝廷建议在全国范围内给汉人剃发。

在奏折中,他有几句话很是打中要害:“陛下平定中原,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之从陛下也!”

结果这剃发令就又推开了,就为这一个剃发,江南各地处处都是血流成河。江阴城本来已经降清,结果听说要剃发,又全城皆反。昆山地区,本来人心平定,但剃发令一下,民众便争相反抗,先是杀掉清军的地方官,后又烧掉了府衙。

最终的结果是残酷镇压,满城皆屠,成千上万的人为了这毫无意义的剃发令失去了生命。

皇太极在清军入关前一年暴病而亡,如果他没有死,是他而不是多尔衮率清军入关,这剃发令很可能不会全国强制推行。

“文字狱么?就是在别人的书里挑一些文字,认为写书的人犯了忌讳,杀头……”杨铭勉强解释着,“还有就是这不准写,那不准写……”

“这倒是奇了。圣人立文字,原本就是阐扬大道,抒发性情,有什么不准写的?”皇太极似乎一时还不能理解。

对此杨铭也只能苦笑。清军入关开始那几年是没有文字狱的,估计满人还不懂这个文字的力量,所以清初那段时间什么书都可以写,什么书都可以出版,完全没有任何限制。

清朝文字狱的开端,起于顺治四年——广东和尚函可身携一本纪录抗清志士悲壮事迹的史稿《变记》,被南京城门的清兵查获,严刑一年后,流放沈阳。这个处罚相对于后来简直是轻得不能再轻了。

康熙时期,浙江湖州有个叫庄廷鑨的富户,因出版的《明史》在叙及南明史事时,尊奉明朝年号,不承认清朝的正统,直写努尔哈赤的名字,写明将李成梁杀死努尔哈赤的父祖,斥骂降清的尚可喜、耿仲明为“尚贼”、“耿贼”,写清军入关用了“夷寇”等等,清军将《明史》案一干人犯七十余人,包括为《明史》写序的、校对的,甚至卖书的、买书的、刻字印刷的以及当地官吏,在弼教坊同时或凌迟、或杖毙、或绞死,“主犯”庄廷鑨照大逆律剖棺戮尸,另有数百人受牵连发配充军。

翰林院编修戴名世通过访问明朝遗老和参考文字资料写了一本记录明末历史的《南山集》,书印出十年后被人告发处以斩刑,戴氏家族凡男子十六岁以上者立斩,女子及十五岁以下男子,发给清朝功臣家作奴仆。同乡方孝标曾提供参考资料,也和戴名世同样治罪,虽然方孝标已死,但仍被发棺戮尸。

到了后来乾隆朝,这文字狱就更变本加厉了,乾隆在位六十年,发生文字狱一百三十余起,且都判罚极重。

既然皇太极一时还不能理解这文字狱的奥妙,杨铭也不想提醒他。

“承蒙大汗赠我厚礼,杨某投桃报李,也有小小礼物送给大汗。“杨铭取出包裹里准备的礼盒,策马上前几步。

双马交会,马上的两人近在咫尺,杨铭将礼盒递了过去。

皇太极淡淡地伸手接过,却是一个小小的首饰盒子。他微微一笑,将礼盒打开,只见锦缎之上,放置着一块皮质表带的天美时机械手表。

“哦?这小钟甚是精巧……”皇太极拿起手表端详着,颇有几分惊讶。

其实也就是价值一百多块美元的大路货,但在明代,却是无法想象的尖端科技。

“此物如何使用?“皇太极目光炯炯地看着杨铭,显然,他对这件礼物是很感兴趣的。

“很简单的,就是偶尔需要上发条和对时罢了……“杨铭知道皇太极会有此问,从怀中取出一本蓝色封面的书,“在下将使用方法书于纸上,大汗一看便知。”

他翻开书页,取出夹着的一张A4纸,递给了皇太极。A4纸上画着图案并附有简短文字,说明怎么上发条(自动表,一般不需要手工上发条),怎么对照日晷校时。

皇太极接过,稍一过目便即明白,他的目光落到了杨铭手中的蓝皮书上。

“农田水利秘籍?此是何书?“皇太极问道。

“哦,一本讲农事的书罢了。”杨铭一边说着,一边将书置入怀中。

“此书借朕一观。”皇太极平静的声音中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威严。

杨铭笑笑,将书递了过去。

皇太极接过书本,习惯性地从左往右翻,随即一愣,皱皱眉头,将书倒过来,从右往左翻着看了起来。

很专注地看了几页,又前后翻了翻,皇太极抬起头。

“此书甚妙……”皇太极复杂的目光盯着杨铭,“一米是多长?”

杨铭心中一凛。显然这书他是看进去了,书中所讲的农田水利具体事务,都可以依葫芦画瓢摸索试验得出正解,但这度量衡是没办法准确得知的。

“现时一丈是三米二。”

“一公斤是多重?”皇太极又问道。

“一米是10分米,以长宽高均为1分米的方壶装清水,其水重便是一公斤。”

“此法甚妙、甚准。”皇太极第一次听到这种计量定义方法,颇觉有理。

“古人有买椟还珠,朕今亦效仿之……”皇太极微笑地说,“此书给朕,今年春耕正好用到。”

历史上,后金粮食自给率一直低下,努尔哈赤晚期甚至发生大规模的饥饿,如果不是袁崇焕卖米给他们,后金几乎就要崩溃了。但皇太极登汗位后,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到清军入关之前,基本已解决了粮食自给自足的问题。

“至于小钟嘛,朕退还于你……“皇太极拿着手表似乎欲递过来,但是却又捏在手中赏玩着,颇有爱惜之意。

“大汗既然喜欢,那就都拿去吧。”杨铭淡淡地说。

皇太极哈哈大笑了几声,脸色突然一沉,“杨铭,你在试探于朕!”

杨铭微笑着拱拱手没有说话。

“此番见面,甚慰朕心。”皇太极缓缓说道,“朕的话你好好考虑,朕随时等你的消息……”

“大汗此番率军西去,是否要攻打永平?”杨铭见皇太极已准备离开,他开始谈及此次见面的主要目的了。

在上个世界的历史里,崇祯三年正月一日夜,清兵进抵宋庄,距永平城五里。然后皇太极花费了三天时间招降了永平守将杨春,于初四日里应外合进攻永平。占领永平后,皇太极对永平降清军民大力安抚,表现得非常平易近人,他设宴款待降将孟乔芳等人,并以金杯赐酒曰:“朕不似尔明主,凡我臣僚,皆令赐坐,吐衷曲,同饮食也”。

“正是。”皇太极一口承认,他并不打算隐瞒杨铭。

“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不会让大汗离开这里。”杨铭平静地说,“并非如大汗所愿,永平会死很多人……”

攻下永平后,皇太极任命明降官白养粹为永平巡抚,留下了贝勒济尔哈朗带兵一万在永平驻守,自己则率领大军东去。济尔哈朗残暴拨扈,伪巡抚白养粹为讨其欢心,将自己的女儿精心打扮后献给了济尔哈朗。

1630年4月,皇太极返回沈阳,命二贝勒阿敏到永平督师。面对明军收复失地的进攻,阿敏无心驻守永平,他下令对永平进行屠城,然后撤退。伪巡抚白养粹在清军撤退时被带至冷口外杀害,此人赔上了女儿,也没能保住自己的性命。

阿敏因为永平的屠杀事件被皇太极恨之入骨。当阿敏率军撤回沈阳后,皇太极下令阿敏留在城外,只许军队入城,然后将阿敏逮捕,幽禁至死。

“你想杀朕?”皇太极对杨铭的态度既不感到意外,也不感到愤怒,他只是淡淡地问着。

杨铭默然无语。

“杨铭,你能杀朕,朕也能杀你!”皇太极冷冷地说,随即用满话大声地喊着什么。

四周的浮草地面突然被掀开,几十名后金军从露出的沟壕里冲出来,在杨铭的身后及左右侧形成一个三面的包围圈。这些后金兵一半手里持着长枪,一半手里挽着弓箭,对着杨铭作出准备攻击的姿态。杨铭看到,这些后金兵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所有人都没有披甲!

显然,这几十人都是死士,他们的任务就是在需要的时候,以自己一方部分甚至全部的生命,来格杀杨铭的命。

铠甲,除了影响自身的体能和速度之外,在杨铭的步枪面前是没有任何防护效果的,他们已经明白了这一点。现在这些离杨铭距离不到20步的后金兵,就像二战时卸下了所有装甲的零式战机一样,他们只打算做一次性的攻击。20步的距离,无论如何杨铭是没法在四面刺来的长枪扎中自己的身体之前,将敌人全部击毙的。

杨铭的背心冒出一阵冷汗,他不知道皇太极是什么时候埋伏下这些后金兵的,但显然,皇太极驻马的这个会面之地,是其精心选择布阵的所在。

现在杨铭只能寄希望于皇太极不要做出同归于尽的举动——如果皇太极下令攻击,那么杨铭能做的只有击毙他,而任由身旁身后的几十杆长枪和箭矢把自己的身体扎得稀烂。

瓮城方向传来了脚步和马蹄声,丁有三带着八十名骑兵和两百名步兵冲出来了!

皇太极身后二里开外的后金铁甲骑阵也开始启动!

“山高水长,会后有期。”皇太极淡淡地对杨铭说,“朕仍然等你的消息。”

他随即调转马头,在两骑护卫的拥护之下,纵马离去。

杨铭现在陷入了囚徒困境!

如果他不开枪击毙皇太极,那么,一旦皇太极离开步枪射程,他周围的这几十名兵金兵就可能发动决死攻击,格杀他的命。

如果他开枪射击,那么,这几十名后金兵肯定会立即要他的命。

在百分之百和百分之九十之间,杨铭只能选择后者。

皇太极渐渐远去,丁有三带领的步骑正在近前,围在杨铭周围的几十名后金兵岿然不动,仍然时刻保持着进攻姿态。

杨铭感到身上和额头全部是冷汗。

终于,皇太极三骑走远了,丁有三的八十名骑兵冲奔到离自己不到百步的距离。

围着杨铭的几十名兵金兵放下了弓,收起了长枪,他们保持着整齐的阵形向南撤退。

当后金兵撤退到五十步距离之外时,杨铭才松了口气,现在,如果他开枪,他有把握击毙大部分的后金兵,少数枪下逃生的后金兵也将被冲上来的丁有三的骑兵们杀死。

但是杨铭也没有这么做。

“不要追!“杨铭大声地命令着带队冲到跟前的丁有三。

骑兵们停下了马。他们本来就不敢追——这八十名骑兵加上后面的两百名步兵,就算是追上去,跟那几十名保持着整齐队形撤退的后金兵交手,多半也是送人头。

“将军!”骑在马背上的丁有三脸涨的通红,抱拳向杨铭大声呼喊着。

杨铭向丁有三微微点头表示赞许。

现在丁有三这只队伍的表现比起当初进军顺义城的路上遇到两名后金哨骑时的表现,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进步。这种进步主要是心理和士气上的,在作战技能上,事实上他们的提高很有限——校场里住着难民,这十来天里他们的训练很少。

两百八十名步骑兵拥着杨铭返回城内,现在,杨铭是他们的主心骨,如果在城外和皇太极对话的人不是杨铭,他们是不敢这样勇敢地冲上来的。

进到瓮城,杨铭刚从马上下来,还在努力地平复着自己内心的余悸,脸色发白的许莹迎面冲上来一把抱住杨铭,眼泪刷刷地流下来。

“没事,没事……”杨铭拍着许莹的肩安慰着她。

一行人拥挤着从瓮城进入内城,却听见大街上响起一阵阵滚雷般的脚步声,数百军士持着兵器沿南北大街冲了过来,街上的商贩、行人纷纷闪避着,推车、担子、各种物品摔倒地上,一片混乱。

“叶把总,怎么回事?!”丁有三冲了上去,拦着带队的一个军官喝问道。

那军官三十来岁年纪,一脸精干相,拱手应道:“丁总爷,末将奉令带领全营来援!”

“奉令?奉谁的令?“丁有三问道。

那军官略一沉吟,似乎在酙酌怎么回答。

“叶书雄,你把全营兵都带过来了?”杨铭有点震惊了,“要是敌人突然从北门攻城怎么办?”

“将军……”许莹悄悄把杨铭拉到一边,“是奴家担心你的安全,让妤黛拿了兵符去军营找叶总爷调兵的……”

“这……”杨铭气不打一处来,却又一时无语。

刘必显走到叶书雄跟前,沉着脸低声说道:“叶总爷,调兵要令、符、印信三者齐全,才可以调……叶总爷你太鲁莽了……”

“是。”叶书雄低头抱拳答道。

“丁总爷,请尽快带领军士们归建。”刘必显回头对丁有三说,“街面上撞坏的东西,我会安排人料理赔偿。”

最新小说: 我在大唐是传奇 天空中一朵云 大唐:女帝竟能偷听我心声 隋唐:从突厥入侵开始 大周:我家公主太可爱了 这个暴君,我养的! 秦时影帝成长日志 皇叔 红楼:重生僵尸,我参军修行 持娃上岗之雌霸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