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如何忙碌,农天一手边总可以有一盏茶,除了解渴,还可以养心——在某一瞬间,如坐草木之间,如归远古山林,感受清风浩荡。有茶的日子就是一段好时光。
“茶”字从笔画构成上讲,就是“人在草木之间”。上有草,下有木,人在草木间,得以氤氲、吸收天地精华,是茶真正的秘密。
无论外界如何,世事如何变迁,命运如何沉浮,人生如何起落,只要一盏清茗在手,人就仿佛蓦然走进了草木之间,有一种自然的归隐山林之感。
除了茶,农天一还爱书法、绘画,也喜欢与学生们在一起,同他们度过那些难忘的时光。
文房有四宝,曰“笔”“墨”“纸”“砚”。
笔如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很多人都说它是秦朝大将军蒙恬发明的。
据韩愈所著《毛颖传》记载:“秦皇帝使恬(蒙恬)赐之(毛颖)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专门为毛笔写这样一篇文字,表明秦王对毛笔钟爱有加。
蒙恬造笔,将军把剑气注入了一管笔,笔后来就成了文人的剑。那么,后来,很多文人投笔从戎也就显得不那么突兀了。
墨似写在纸上的晕染的烽烟。那些千年的古墨,被研制出来的新墨,似老人与婴孩,各有各的妙处。笔走龙蛇,墨似鳞片,所到之处,皆张扬其思想。农天一说,墨,原本有着一颗草木之心,被火焚了,压抑掩埋,逐渐偃息了嚣张的气焰,在宣纸上,温润漫步。
纸是文人袒露的心扉。一张好纸,需要历经一年时光方可做成。一个贤达之人也需要终其一生修身养性。纸是用来承载笔墨的心事的。
农天一道,笔墨有了自己心底的秘密,不愿保留了,就要向纸张倾诉。
笔是竹子做的,墨是木材做的,纸是草做的,说到底,它们还是同宗的亲戚,所以,在一起“相处”,才不会那么生分。
农天一有这样一个比喻,砚是书桌上葳蕤的山。文人们自古寄情山水,当脚步无法跟随思想的时候,需要有一件事物来折中。砚台就是用来折中的,其实,砚台上研好的墨也是一个目的,砚是山,墨是山间的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多好的雅趣。
农天一时常把玩小时候秦玉河叔叔送给他的一方宝砚,上绘有祥云,且书有文字:上善若水。如此,他试着揣度,这可否看成是砚的心声?
笔筒是笔可以安歇的家。朱彝尊在《笔筒铭》中写有这样的句子:“笔之在案,或侧或颇,犹人之无仪,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