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农天一沿沮河而上。只见丹霞流碧,山如盆景,水湾阡陌,一派古朴田园风貌。进入山中水碧间,澄明而清幽。
正是秋雨后的一场微晴。天地开合,山水间铺上一层层薄雾。南襄城如一颗失而复得的璀璨明珠,镶嵌在沮河南岸。它就是楚国早期文化的发源地。据说,南襄城遗址时代为战国至汉代时期,可谓久远。
农天一虔诚地走进遗址,只见残存的北城墙和东城墙夯筑而成,城内散落大量瓦块及陶片,陶质以泥质灰陶为主,器形有鬲、豆、盂、罐、纺轮等。城南有一古陶井,城北有金坝岭墓群,城南有墓岭岗墓群,附近的村民劳作时,无意间会有灰陶器、青铜剑、铜箭等文物冒出来。其城早毁,名存至今。
人们不禁要问:南襄城是一座什么样的古城?它始于何时,因何而立,又为何而废?
带着这些疑问,农天一查阅史料,原来沮漳河流域是周天子的分封采邑之地。沮漳河流域的权国、罗国、楚国等均为周天子的诸侯国。
《墨子•非攻下》记“昔者楚熊丽始讨(封)此雎山”,即楚国最初分封之地在沮河的中上游一带。“雎山”即为丹霞山。而南襄城的地理位置正是处于沮河中游,并且坐拥丹霞山,这不仅仅是一种历史的巧合。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楚国先民就开始在沮河沿岸的荆山深处开疆扩土。
《左传》哀公六年记楚昭王所说:“江汉睢(沮)漳,楚之望也。”就反映出当时沮、漳二水在楚国的重要地位。南襄城就是处在这个中心点上的一枚重要棋子。东南西北皆在其势力范围之内,相距均不远,可进可退,其地理位置显赫。古代陆路难行,可经沮河水路上下,十分方便,从而弥补陆路不足,无形之中也阻挡了敌方前来攻城略地。
秋风中,农天一立于古遗迹之上,发出一阵感叹,足见古城建设者选址的良苦用心:城址区位尽得石城可居,沮江可凭,壕沟可阻,更得荆山之险,沮水冲击而成的大小良田为取食之需。古城四周,山不高,多在百米左右,且水系自然发达,有北河、南河护佑。他发现南襄城为土筑城垣。城垣内地,东西长,南北窄,呈长方形,面积27万平方米,地处沮河西岸野牛溪沟口。在那个久远年代,可以想见其宏大气势。
城南的古陶井、石磨落于城中,城墙高耸,置于高处便于瞭望观察,有防御性作用;壕沟、山川、河流阻挡,御敌于外;城北金坝岭墓群和城南墓群于城外,古城内外布局巧妙,井然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