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山中,有个“鬼谷洞”,又名大仙洞。
相传为战国时期著名隐士、纵横家鬼谷子讲道授徒之处。许多人慕名而至,希望一睹它的芳容,揭开其神秘面纱。
农天一喜游山水,遍访茶事。这天早上,他顺着大仙洞沟,一直往前走,涧沟里,白石累累,山风拂面,树影蔽日,又是傍晚,只觉阴冷,渐渐没了白石,山道愈发狭窄,越往前走,越阴暗,也没有人家。
太阳落山了,树枝将山沟蓬成一个深不可测的黑洞,农天一终于担心起来,洞还有多远,如果找不着洞口,黑暗中怎么回去。天黑路险,只好作罢。一年前未能如愿探访鬼谷洞,心生遗憾。
据《县志》载:“鬼谷洞在县南五十里,清溪寺迤西五里,洞门高阔,进数步有石龛,相传为鬼谷子讲《易》所。洞深不可测,内白蝠如鸦,层池如莲。洞前有玉皇阁,久废。窟中玉泉交流。”
今最早认定鬼谷子在此隐居的是东晋学者郭璞,他在《游仙》一诗中写道:
“清溪千余切,中有一道士,
借问此阿谁,曰是鬼谷子。”
郭璞是荆洲刺史,又做过临沮县令,想必其认定有一定的可信度。
今夏得此机会,农天一从沮河上游出发,还是顺着大仙洞沟的东口往里进发。一路走来,发现沟中有多处小名胜。过了罗汉嘴、打几窝、金刚石,在右侧山岩上有天然凹洞,中现红色钟乳石,似人形,近看则是一尊天生观世音菩萨立像,由此北拐,进入火柿子沟,沟中生满野柿子树,浓密的绿叶深处,隐藏着一个石柱洞,洞旁几株百年枇杷,叶长一尺三寸,果实鲜黄,皮薄肉厚,吃了几颗,干渴顿消。
再前行,遇三岔路口,一块馒头石当路而立,上插石碑一块,刻“分路碑佛林洞民国十年立”十一字。由分路碑北上,果然有一大洞,巨石挡门,石后两岔洞,右洞敞亮凉爽,左洞黝黑不可探。洞外有小平田多块,是历代道人刀耕火种的遗迹。
农天一回返大涧,途经碾槽坑,向北现一条羊肠小道,走小道又遇一洞,名朝阳洞,亦名桃源洞。洞口高三丈,宽二丈,深十丈,顶如穹隆,钟乳悬石灿如云霞。
洞口一堵石墙,厚一尺,高五尺,早被炊烟薰黑,墙壁留有一门二窗。墙外山壁高五丈,宽十丈,面平如削,洞侧有三正郎洞,洞壁留诗:
“三竿红日出扶桑,凤舞鸾飞降吉祥。
旋看碧桃呈瑞彩,乾坤石里尽辉煌。”
这时,农天一再折回大